常德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 ·国外应对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危机信息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第2章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 ·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征 | 第20-22页 |
| ·公共危机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公共危机的特征 | 第21-22页 |
| ·危机管理与理论 | 第22-24页 |
| ·危机管理 | 第22-23页 |
|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信息与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 第24-26页 |
| ·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 第24-25页 |
| ·危机信息的特征 | 第25-26页 |
| ·危机管理以危机信息管理为核心 | 第26页 |
|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 第26-30页 |
|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内容 | 第26-27页 |
|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组成 | 第27-30页 |
| 第3章 常德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0-42页 |
| ·常德市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成绩 | 第30-36页 |
| ·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 第30-33页 |
| ·部门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初具规模 | 第33-35页 |
| ·依法对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实行保障 | 第35-36页 |
| ·常德市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 第36-38页 |
| ·危机信息不对称 | 第36-37页 |
| ·缺少专业的危机信息管理人才 | 第37页 |
|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 第37-38页 |
| ·公众知情权缺乏保障 | 第38页 |
| ·常德市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 ·以专属保密为名义的信息垄断 | 第38-39页 |
| ·危机信息管理意识淡薄 | 第39-40页 |
| ·非扁平化的危机信息管理机构 | 第40页 |
| ·危机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40-41页 |
| ·激励与惩罚机制不到位 | 第41-42页 |
| 第4章 国内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经验借鉴 | 第42-54页 |
| ·国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成功经验 | 第42-49页 |
| ·完备的信息系统 | 第42-47页 |
| ·强化信息统一管理 | 第47页 |
| ·高素质的危机信息管理人才 | 第47-48页 |
| ·新闻媒体的积极介入 | 第48页 |
| ·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 第48-49页 |
| ·我国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经验 | 第49-54页 |
|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制的确立 | 第49-51页 |
|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51-52页 |
| ·公众公共危机意识不断加强 | 第52-54页 |
| 第5章 完善常德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54-60页 |
| ·进一步完善信息情报系统 | 第54-55页 |
| ·建立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55-56页 |
| ·正确发挥媒体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 ·培养危机信息管理人才 | 第57页 |
| ·创新危机信息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 ·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 | 第58-59页 |
| ·完善以信息管理责任追究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