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业经营视角的中国保险集团监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 保险集团概述 | 第13-19页 |
·保险集团概念界定及简介 | 第13-15页 |
·保险集团经营优势 | 第15-16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 | 第15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 | 第15-16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品牌效应 | 第16页 |
·保险集团经营风险 | 第16-19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风险传递 | 第16-17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财务风险 | 第17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管理风险 | 第17-18页 |
·保险集团经营的利益冲突风险 | 第18-19页 |
2 中国保险集团监管现状及制约因素 | 第19-24页 |
·中国保险集团监管现状 | 第19-22页 |
·在保险集团开展风险排查 | 第19页 |
·印发保险集团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 | 第19-20页 |
·出台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 | 第20-21页 |
·参与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 | 第21-22页 |
·中国保险集团监管制约因素 | 第22-24页 |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限制 | 第22页 |
·监管框架尚未建立 | 第22-23页 |
·统一监管法律缺失 | 第23页 |
·监管水平的局限 | 第23-24页 |
3 国际监管经验与比较借鉴 | 第24-34页 |
·伞形监管框架 | 第24-26页 |
·美国伞形监管框架 | 第24-25页 |
·伞形监管框架优势 | 第25页 |
·伞形监管框架不足 | 第25-26页 |
·综合监管框架 | 第26-30页 |
·英国综合监管框架之牵头监管 | 第26-28页 |
·德国综合监管框架 | 第28-29页 |
·综合监管框架优势 | 第29-30页 |
·综合监管框架不足 | 第30页 |
·双峰监管框架 | 第30-32页 |
·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框架 | 第30-31页 |
·双峰监管框架优势与不足 | 第31-32页 |
·各国监管框架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相同监管框架比较 | 第32页 |
·不同监管框架比较 | 第32页 |
·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32-34页 |
4 中国保险集团监管对策 | 第34-40页 |
·保险集团监管框架的建立 | 第34-35页 |
·对保险集团监管的建议 | 第35-40页 |
·建立健全保险集团监管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以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为监管核心 | 第36-37页 |
·注重对保险集团资本管理的监管 | 第37页 |
·加强对保险集团公司治理的监管 | 第37-38页 |
·引入保险集团信用评级制度 | 第38-39页 |
·促进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