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钯催化剂的两种催化机理简介 | 第11-23页 |
·钯的简介 | 第11页 |
·Pd(0)与Pd( Ⅱ)之间的氧化循环反应简介 | 第11-17页 |
·Cu~(~(2+))(Ag~+)体系 | 第12-13页 |
·苯醌类作为氧化剂的体系 | 第13-15页 |
·用氧分子作为唯一氧化剂的体系 | 第15-16页 |
·氧化剂联用体系 | 第16-17页 |
·Pd( Ⅱ) 与Pd(Ⅳ)之间的氧化循环反应简介 | 第17-23页 |
·烯烃的双官能团化 | 第23-30页 |
第二章 烯烃的氧化胺硝酸酯化反应 | 第30-48页 |
·课题设计 | 第30-32页 |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2-36页 |
·对催化剂的研究 | 第32-33页 |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干燥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优化PhI(OCOCH_3)_2 和AgN0_3 的量 | 第34-35页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6页 |
·反应普适性研究 | 第36-38页 |
·对反应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38-40页 |
·实验操作 | 第40-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具体操作 | 第41-48页 |
·催化剂4b、4c、4d 的制备 | 第41-42页 |
·化合物4e 的合成 | 第42页 |
·化合物4f 的制备 | 第42页 |
·化合物49 的合成 | 第42-43页 |
·化合物4h 的制备 | 第43页 |
·化合物4i 的合成 | 第43-44页 |
·化合物4j 的合成 | 第44页 |
·手性配体4k 的合成 | 第44-45页 |
·催化剂手性钯41 的合成 | 第45页 |
·化合物1a 的合成 | 第45-46页 |
·化合物1d 的合成 | 第46页 |
·化合物1k 的合成 | 第46-47页 |
·化合物4m 的合成 | 第47页 |
·化合物4n 的合成 | 第47页 |
·化合物2a-2n 的合成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吲哚类化合物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 | 第48-70页 |
·背景介绍 | 第48-52页 |
·课题设计 | 第52-54页 |
·条件优化 | 第54-59页 |
·氟化物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对配体的研究 | 第56-57页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钯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反应底物拓展研究 | 第59-61页 |
·反应机理初步研究 | 第61-63页 |
·实验操作 | 第63-70页 |
·化合物5a 的合成 | 第63页 |
·化合物4o的合成 | 第63页 |
·配体L1 的合成 | 第63-64页 |
·化合物 5aa-5ra 的合成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附录 B 部分化合物的附图 | 第83-97页 |
摘要 | 第97-101页 |
ABSTRACT | 第101-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