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20页 |
| ·水溶液聚合法 | 第11-12页 |
| ·微乳液聚合法 | 第12页 |
| ·反相乳液聚合法 | 第12页 |
| ·反相悬浮聚合法 | 第12-13页 |
| ·微波法 | 第13页 |
| ·辐射法 | 第13页 |
|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 第13-20页 |
| ·丙烯酰胺聚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 第20-25页 |
| ·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 第20-21页 |
| ·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化学性质 | 第21-23页 |
| ·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 第2章 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原理分析 | 第27-35页 |
| ·自由基聚合的反应历程 | 第27-29页 |
| ·链引发 | 第27-28页 |
| ·链增长 | 第28页 |
| ·链终止 | 第28页 |
| ·链转移 | 第28-29页 |
| ·自由基聚合与逐步缩聚的比较 | 第29页 |
| ·红外分析 | 第29-32页 |
| ·核磁分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丙烯酰胺的等离子体引发自聚研究 | 第35-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原料 | 第36页 |
|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 第36-37页 |
| ·聚合物性能表征 | 第37-38页 |
|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 ·聚合物转化率的测定 | 第38页 |
| ·聚合物吸水率的测定 | 第38页 |
| ·聚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 ·聚合物的红外表征 | 第38-39页 |
| ·放电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放电功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单体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后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的等离子体引发共聚 | 第47-63页 |
|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 ·聚合物的红外表征 | 第48-49页 |
| ·放电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放电功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单体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53-55页 |
| ·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55-56页 |
| ·pH 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活化丙烯酰胺用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后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