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广西烟草真菌性病害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前言第11-19页
   ·烟草侵染性病害的种类第11-16页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动态第16-18页
     ·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第16-17页
     ·新的病害不断出现第17-1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材料第19-20页
     ·寄主与病原菌第19页
     ·主要仪器、培养基及试剂第19-20页
   ·广西烟草真菌性病害调查第20-22页
     ·调查范围第20-21页
     ·调查内容第21页
     ·调查方法第21页
     ·分级标准第21-22页
   ·病原菌鉴定第22-27页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第22-23页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第23页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测定第23页
     ·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试验第23-24页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测定第24-27页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第27-29页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7页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7页
     ·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7-28页
     ·不同光照处理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8页
     ·不同C源、N源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第28页
     ·致死温度测定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8页
   ·广西烟草真菌性病害发生情况第29-37页
     ·种类及分布第29页
     ·常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第29-31页
       ·烟草黑胫病第29页
       ·烟草赤星病第29-30页
       ·烟草炭疽病第30页
       ·烟草蛙眼病第30页
       ·烟草白粉病第30-31页
       ·烟草白绢病第31页
     ·新纪录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第31-37页
       ·烟草灰霉病第31-32页
       ·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第32页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烟草病害第32-37页
   ·病原菌鉴定第37-50页
     ·烟草灰霉病病原鉴定第37-40页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第37页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测定第37-38页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测定第38-40页
     ·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第40-44页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第40-41页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测定第41-42页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测定第42-44页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烟草病害第44-50页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第44-45页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测定第45-47页
       ·病原菌的菌丝融合群试验第47-48页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测定第48-50页
   ·烟草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第50-54页
     ·温度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孢子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第50-51页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2页
     ·不同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孢子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第52页
     ·不同C源、N源对菌丝生长、孢子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第52-53页
     ·致死温度测定第53-54页
   ·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第54-58页
     ·温度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影响第54页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4-55页
     ·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5页
     ·不同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影响第55-56页
     ·不同C源、N源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第56-57页
     ·致死温度测定第57-58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8-68页
   ·结论第58-59页
     ·广西烟草真菌性病害发生的种类第58页
     ·广西烟草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第58页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判别第58-59页
     ·烟草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第59页
     ·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第59页
   ·讨论第59-68页
     ·广西烟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59-61页
     ·广西烟草新发生病害的发生情况第61-63页
     ·烟草立枯病和烟草黑胫病的症状比较第63页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的判别第63-66页
     ·烟草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第66页
     ·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附录A第76-83页
附录B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菌渣有机肥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控研究
下一篇:无瓣海桑害虫—迹斑绿刺蛾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