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24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 第14页 |
| ·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 ·质量控制 | 第15页 |
|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15-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试剂及其配置 | 第16-17页 |
| ·DNA 的提取方法 | 第17-19页 |
| ·DNA 的修饰 | 第19-20页 |
| ·引物的设计 | 第20-21页 |
| ·聚合酶链反应 | 第21页 |
| ·电泳及凝胶成像 | 第21-22页 |
| ·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和 EOS 的观察 | 第22页 |
| ·样本含量的估算 | 第22-23页 |
| 3.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 4.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28页 |
| 讨论 | 第28-39页 |
| 1 祖国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第28-31页 |
| 2 变应性鼻炎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31-34页 |
| 3 IL-4、IFN-γ 和 IgE 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 第34-37页 |
| 4 问题及展望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附录 | 第45-47页 |
| 综述 | 第47-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6-57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