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3页 |
1.选题来源 | 第10页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3.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4.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5.研究方法 | 第12页 |
6.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2页 |
7.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审慎性监管下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13-26页 |
·审慎性监管的概念与范畴界定 | 第13页 |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分析 | 第13-19页 |
·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理论 | 第13-14页 |
·金融机构恐慌理论 | 第14-19页 |
·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分析——审慎性监管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要求 | 第19-26页 |
·审慎性金融监管 | 第19-20页 |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 | 第20页 |
·存款保险制度 | 第20-24页 |
·三大安全网制度的互补效益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运作实践与借鉴 | 第26-34页 |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 第26-31页 |
·组织形式 | 第26-27页 |
·投保形式 | 第27-28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职能 | 第28页 |
·保险对象与标的 | 第28页 |
·存款保护程度 | 第28-29页 |
·存款保险费率 | 第29-30页 |
·对问题银行的处理方式 | 第30-31页 |
·欧盟地区存款保险制度 | 第31-32页 |
·《欧盟存款保险制度指引》 | 第31-32页 |
·德国存款保险制度 | 第32页 |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 | 第32-33页 |
·比较与借鉴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环境分析 | 第34-45页 |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环境 | 第34页 |
·中国银行业监管格局 | 第34-36页 |
·《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 第36-40页 |
·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 第36-37页 |
·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 第37-40页 |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40-45页 |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40-42页 |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 第42-45页 |
第5章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思路 | 第45-54页 |
·中国建立具有监管职权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45-49页 |
·存款保险制度监管职权的定位 | 第45-48页 |
·存款保险制度监管职权的特点 | 第48-49页 |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要素设计 | 第49-54页 |
·组织形式 | 第49-50页 |
·保险基金 | 第50页 |
·投保形式 | 第50-51页 |
·保险对象 | 第51页 |
·保险费用 | 第51-52页 |
·保险额度 | 第52页 |
·对问题银行的处理方式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