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带有分布参数的串联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及智能控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42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带分布参数体系抗震分析理论研究现状第18-21页
     ·高架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抗震分析理论第18-19页
     ·高架电气设备减震器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9-20页
     ·高层建筑抗震分析理论第20-21页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现状第21-32页
     ·被动控制技术第21-25页
     ·主动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第25-28页
     ·半主动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第28-30页
     ·混合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第30-32页
   ·压电智能材料在控制器中应用研究现状第32-38页
     ·压电智能主动控制装置第32-35页
     ·压电智能摩擦耗能器第35-38页
   ·结构振动控制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8-39页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9-40页
   ·本课题有关的基金项目第40-42页
第2章 地震作用下带分布参数串联体系动力响应求解第42-75页
   ·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42-58页
     ·单节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42-49页
     ·多节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49-58页
   ·多节刚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58-73页
     ·高层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求解第58-66页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求解第66-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3章 地震作用下带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响应求解第75-98页
   ·多节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75-83页
     ·多节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自振特性分析第75-78页
     ·多节柔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振型正交条件第78页
     ·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体系的振型叠加法第78-81页
     ·算例与结果分析第81-83页
   ·多节刚性节点集中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求解第83-96页
     ·抗拔滑动装置第83-85页
     ·高层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求解第85-92页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求解第92-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4章 地震作用下带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智能控制第98-123页
   ·结构运动控制方程第99-100页
   ·带分布参数串联体系序列最优模态控制第100-104页
     ·序列最优模态控制算法第100-102页
     ·算例与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序列最优模态控制第104-113页
     ·状态重构和状态观测器第104-105页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序列最优模态控制算法第105-108页
     ·系统的能观性第108-109页
     ·算例与结果分析第109-113页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序列最优预测模态控制第113-121页
     ·离散状态方程第113页
     ·RBF神经网络第113-114页
     ·序列最优预测模态控制算法第114-115页
     ·最优控制力预测步骤第115-117页
     ·地震响应控制仿真分析第117-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5章 双向压电变摩擦控制器研制与性能分析第123-134页
   ·压电材料概述第123-125页
   ·压电材料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可行性分析第125-126页
   ·双向压电变摩擦控制器构造与控制力模型第126-130页
     ·双向压电变摩擦控制器构造第126-127页
     ·控制力模型第127-130页
   ·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第130页
   ·基于双向压电变摩擦控制器的结构地震响应控制仿真第130-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6章 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Simulink仿真技术第134-147页
   ·Simulink工作原理第134-137页
     ·Simulink模型的基本结构第135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Simulink仿真各部分的建模第135-137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Simulink仿真第137-139页
     ·串联质点体系地震响应Simulink仿真第137页
     ·带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Simulink仿真第137-139页
   ·序列最优模态控制算法Simulink S-函数仿真实现第139-141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控制Simulink仿真第141-145页
     ·串联质点体系地震响应控制Simulink仿真第141-144页
     ·带分布参数体系地震响应控制Simulink仿真第144-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7章 带分布参数体系隔震技术工程应用第147-154页
   ·工程概况第147页
   ·隔震方案第147-149页
   ·动力分析与计算第149-151页
     ·计算简图第149页
     ·计算分析第149-151页
   ·隔震支座以上结构设计第151页
   ·隔震支座以下支架结构设计第151页
   ·隔震支座连接与安装第151-153页
     ·隔震支座的安装第151-152页
     ·支座安装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第152-153页
   ·330KV避雷器隔震设计结论第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结论与展望第154-157页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第154-156页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56-157页
附录A 带分布参数串联隔震及振动控制有关试验研究第157-169页
 A.1 带分布参数串联隔震体系模态及扫频振动台试验第157-162页
  A.1.1 试验模型第157-158页
  A.1.2 试验设备与采集系统第158页
  A.1.3 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第158-159页
  A.1.4 试验步骤第159页
  A.1.5 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第159-162页
 A.2 压电变摩擦控制器性能试验第162-165页
  A.2.1 试验模型第162-163页
  A.2.2 试验装置系统及性能试验结果分析第163-165页
 A.3 带分布参数串联体系智能隔震试验第165-167页
 A.4 小结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第182-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平轴风力机尾流结构及空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液体微小流量的非定常流测量原理与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