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评论、欣赏论文

文人的樊篱--透过图底空间形式看篱笆与隐逸文化的契合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篱笆第9-11页
 第一节 概念及定义第9-11页
第二章 特征第11-13页
 第一节 取材第11页
 第二节 造型第11-12页
 第三节 空间第12-13页
第三章 篱笆与语境第13-17页
 第一节 道具所处的空间及其使用者第13-16页
 第二节 隐士第16-17页
第四章 篱笆与文人隐逸的契合第17-22页
 第一节 经济问题第17页
 第二节 造型空间上的问题第17-21页
  一、图底空间概念与篱笆第17-18页
  二、图底概念与中国虚实观第18-19页
  三、哈特曼的后景层与虚体验第19-21页
 第三节 字义上的问题第21-22页
  一、藩与樊 隐与仕第21-22页
第五章 隐士的代表五柳先生第22-25页
 第一节 陶渊明生平第22-23页
 第二节 家庭背景第23页
 第三节 花中隐士第23-24页
 第四节 安与复第24-25页
第六章 结论第25-26页
 第一节 樊笼里的文人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7页
附录第27-28页
致谢第28页

论文共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实之间--中国传统雕塑的镂空情结
下一篇:论腐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