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县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研究 | 第13页 |
|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 ·县域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 第14页 |
|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第15-16页 |
| 2 县域经济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 ·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 第16-18页 |
| ·县域经济的概念 | 第16页 |
|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18-19页 |
| ·梯度转移理论 | 第19-20页 |
|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20页 |
| ·内生性增长理论 | 第20-22页 |
| 3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32页 |
|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 ·辽宁参与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结果 | 第25-27页 |
|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 4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8页 |
| ·自然基础差异 | 第32页 |
| ·区位因素差异 | 第32-33页 |
| ·要素投入差异 | 第33-37页 |
| ·劳动力投入的差异 | 第33-35页 |
| ·资本投入的差异 | 第35-37页 |
| ·政府政策的倾斜 | 第37-38页 |
| 5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38-42页 |
| ·广东增城模式 | 第38页 |
| ·四川双流模式 | 第38-39页 |
| ·江苏江阴模式 | 第39-42页 |
| 6 加快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7页 |
|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 | 第42-45页 |
| ·实施差别性的税收和财政政策 | 第42-43页 |
| ·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力度 | 第43页 |
| ·完善县域投资环境 | 第43-44页 |
| ·扩大“省管县”改革试点 | 第44-45页 |
| ·发展绿色县域经济 | 第45页 |
|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 第45-46页 |
| ·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