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系统工程思想在学风建设体系中的应用 | 第15-21页 |
·系统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5-16页 |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有序性原则 | 第1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16页 |
·环境相关原则 | 第16-17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17页 |
·反馈性原则 | 第17页 |
·系统工程思想应用于学风建设体系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9页 |
·充分性分析 | 第17-18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系统工程思想在学风建设体系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实行全程化培养 | 第19页 |
·实现全员化参与 | 第19页 |
·倡导个性化指导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分析 | 第21-24页 |
·学风建设的开放与动态特征 | 第21页 |
·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的层次性与相关性 | 第21-22页 |
·学校因素 | 第21-22页 |
·社会因素 | 第22页 |
·家庭因素 | 第22页 |
·学风建设的内容体系 | 第22-24页 |
·校园氛围 | 第22-23页 |
·学生管理 | 第23页 |
·教育载体 | 第23页 |
·形象表现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2页 |
·从学生来看 | 第24-28页 |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 第24-25页 |
·纪律松懈,学习习惯不良 | 第25-27页 |
·学生学习思想不稳定,学习风气不浓厚 | 第27页 |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亟待提高理想信念教育 | 第27-28页 |
·从学校来看 | 第28-31页 |
·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有待创新 | 第28-29页 |
·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教法单一 | 第29页 |
·实践教学力量薄弱 | 第29-30页 |
·考试环节仍需加强 | 第30-31页 |
·从社会来看 | 第31-32页 |
第五章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8页 |
·个体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生源质量下降 | 第32页 |
·专业思想淡薄 | 第32页 |
·学习动机的功利主义倾向 | 第32-33页 |
·认知能力不强 | 第33页 |
·心理素质不过硬 | 第33页 |
·家庭制约因素 | 第33页 |
·校园环境影响因素 | 第33-36页 |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 第33-34页 |
·教学管理的相对滞后 | 第34-35页 |
·教风的不良影响 | 第35-36页 |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就业政策的影响 | 第36页 |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36-37页 |
·社会腐败和不公现象的影响 | 第37页 |
·互联网络对学风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的建立 | 第38-50页 |
·学生个体学风的建立 | 第39-41页 |
·学习目标 | 第39页 |
·学习精神 | 第39-40页 |
·学习品格 | 第40页 |
·学习态度 | 第40页 |
·学习方法 | 第40-41页 |
·高等学校整体学风的建立 | 第41-46页 |
·建立爱岗敬业的全员育人教育机制 | 第41-42页 |
·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约束机制 | 第43-44页 |
·建立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机制 | 第45-46页 |
·学风建设评价 | 第46-50页 |
·评价指标和权重 | 第46-48页 |
·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第七章 结 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