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研究综述 | 第6-9页 |
二、理查逊小说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三、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18 世纪英国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18 世纪英国小说的读者层 | 第14-18页 |
一、中产阶级读者消费群的成长壮大 | 第14-15页 |
二、报刊、杂志的发展 | 第15-18页 |
第二节 18 世纪英国社会的文化模式 | 第18-22页 |
一、文化模式 | 第18-20页 |
二、传统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理查逊与笛福和菲尔丁及斯特恩小说比较分析 | 第24-42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笛福 | 第24-28页 |
第二节 从笛福到理查逊的蜕变——情感心理小说代替纪实式写作 | 第28-32页 |
第三节 从理查逊到菲尔丁——反叛与归一 | 第32-36页 |
第四节 斯特恩小说的后现代启示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理查逊在英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 第42-57页 |
第一节 理查逊与其他作家创作风格异同分析 | 第42-45页 |
一、文体特征 | 第42-44页 |
二、内容特征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理查逊与其他作家小说观价值分析 | 第45-52页 |
一、“我塑造人物” | 第45-50页 |
二、“我就在人物中” | 第50-51页 |
三、“理想的正义”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理查逊小说的艺术价值分析 | 第52-56页 |
一、横向比较 | 第52-54页 |
二、纵向对比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