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章 黄庭坚宗陶的背景 | 第18-35页 |
第一节 祖宗之法的确立与黄庭坚的仕履沉浮 | 第18-22页 |
第二节 宋型文化的建构与黄庭坚的融会贯通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地域文化的渐染与宗亲友人的影响 | 第25-35页 |
第二章 黄庭坚学陶的精神内涵 | 第35-53页 |
第一节 学陶统摄下的入世之念与出世之思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承袭 | 第40-48页 |
第三节 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向往 | 第48-53页 |
第三章 黄庭坚学陶的创作实践 | 第53-76页 |
第一节 学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实践 | 第53-57页 |
第二节 学陶诗典型意象分析举例——酒 | 第57-65页 |
第三节 学陶诗典型故实分析举例——“不为五斗米折腰” | 第65-69页 |
第四节 学陶诗典型题材分析举例——题画诗 | 第69-76页 |
余论 黄庭坚“宗陶”与“宗杜”的关系 | 第76-81页 |
附录一 黄庭坚相关研究硕士博士论文目录 | 第81-85页 |
附录二 论黄庭坚词中的“隐逸” | 第85-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