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301区块南屯组储层描述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储层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2-13页 |
·确定储层参数及厚度解释标准 | 第13页 |
·储层沉积相分析 | 第13-14页 |
·关键技术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5-2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构造特征 | 第17-21页 |
·沉积特征 | 第17-19页 |
·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断层特征 | 第21-22页 |
·贝 301 区块南屯组储层特征 | 第22-28页 |
·南屯组岩性特征 | 第22-24页 |
·南屯组物性特征 | 第24-26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6-28页 |
3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8-41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原则和方法 | 第28-30页 |
·小层划分对比原则 | 第28-29页 |
·分层方法 | 第29-30页 |
·标志层的确定 | 第30-35页 |
·对比曲线选择及特征 | 第31-32页 |
·标志层特征 | 第32-35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 第35-41页 |
4 储层参数及厚度解释标准建立 | 第41-50页 |
·测井资料求取物性参数 | 第41-43页 |
·孔隙度的求取方法 | 第41-42页 |
·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有效厚度的确定 | 第43-48页 |
·岩性标准 | 第43-44页 |
·物性标准 | 第44-46页 |
·电性标准 | 第46-48页 |
·有效厚度标准 | 第48-50页 |
5 储层沉积相 | 第50-72页 |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 第50-54页 |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51页 |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51-53页 |
·前扇三角洲亚相 | 第53-54页 |
·沉积相判别要素分析 | 第54-62页 |
·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 | 第54-57页 |
·测井曲线特征参数提取 | 第57-60页 |
·扇三角洲各沉积微相的测井要素分析 | 第60-62页 |
·储层沉积粒度特征分析 | 第62-65页 |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 第62-64页 |
·C-M 图 | 第64-65页 |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65-68页 |
·储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 第68-72页 |
6 结论与认识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
获奖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