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一 寓言化写作 | 第8-23页 |
(一) 虚化的时空 | 第9-12页 |
(二) 寓言化的情节 | 第12-16页 |
(三) 符码化的人物 | 第16-20页 |
1 身体的残缺 | 第16-18页 |
2 精神化、思想化的人物 | 第18-20页 |
(四) 复杂的寓意 | 第20-23页 |
1 表层寓意 | 第20-21页 |
2 深层寓意 | 第21-23页 |
二 互文性特色 | 第23-38页 |
(一) 《彼得堡的大师》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互文关系 | 第24-29页 |
1 《彼得堡的大师》:时与空的嫁接 | 第25-26页 |
2 《彼得堡的大师》:对《群魔》情节和场景的挪用 | 第26-29页 |
(二)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关系 | 第29-33页 |
1 叙述主体的更换 | 第29-31页 |
2 人物形象的重塑 | 第31-32页 |
3 对"形式现实主义"的反讽 | 第32-33页 |
(三) 库切小说与卡夫卡小说的互文关系 | 第33-35页 |
(四) 《慢人》与《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互文关系 | 第35-38页 |
三 库切小说的叙述策略 | 第38-47页 |
(一) 早期的第一人称叙述 | 第38-43页 |
1 非正常的叙述者:《越南计划》、《内陆深处》 | 第38-40页 |
2 多重叙述者:《雅各·库切之讲述》、《福》 | 第40-42页 |
3 双重声音的叙述者:《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 第42-43页 |
(二) 后期的第三人称叙述 | 第43-47页 |
1 叙述者的隐藏 | 第43-45页 |
2 叙述痕迹的暴露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