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我国增值业务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电信增值业务及监管理论概述 | 第12-26页 |
·电信增值业务定义及发展阶段 | 第12-16页 |
·移动增值业务定义 | 第12-13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特征 | 第13页 |
·增值业务所包含的种类 | 第13-14页 |
·目前主要的移动增值业务 | 第14-16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概述 | 第16-22页 |
·3G的定义 | 第16页 |
·3G的技术标准 | 第16-18页 |
·3G的技术优势 | 第18页 |
·中国3G运营商 | 第18-20页 |
·3G增值业务价值链分析 | 第20-22页 |
·SP/AP/CP的价值链进一步细分 | 第22页 |
·我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制度的演进 | 第22-26页 |
·世界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发展 | 第23页 |
·我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法律制度的演进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监管制度研究 | 第26-37页 |
·英国增值电信业务监管 | 第26-31页 |
·英国增值业务的历史和现状 | 第26-28页 |
·英国现行增值业务监管体系 | 第28-29页 |
·英国增值业务特点 | 第29-30页 |
·英国电信增值业务管理的借鉴 | 第30-31页 |
·美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 | 第31-37页 |
·美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的历史和现状 | 第31-33页 |
·美国电信业务的监管体系 | 第33页 |
·美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的特点 | 第33-35页 |
·美国电信增值业务管理的借鉴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体系 | 第37-47页 |
·我国电信增值业务监管的历史和现状 | 第37-38页 |
·我国涉及增值电信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41页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第38-39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第39-40页 |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 第40页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第40页 |
·《电信服务规范》 | 第40-41页 |
·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 第41页 |
·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监管部门结构 | 第41-42页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第41-42页 |
·各地通信管理局 | 第42页 |
·基础运营商 | 第42页 |
·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增值电信业务监测系统不完善 | 第43页 |
·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主体缺位、错位 | 第43-45页 |
·许可证管理不适应监管需要 | 第45-46页 |
·增值业务监管力量薄弱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新形势下加强增值电信业务监管的建议 | 第47-63页 |
·加快增值电信业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 第47-48页 |
·加强监管机构独立性和协作性的建议 | 第48页 |
·加强增值业务监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 第48-51页 |
·建立增值电信业务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 第48-50页 |
·许可证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 第50-51页 |
·加强事中监管,与市场准入有效结合 | 第51-53页 |
·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监测体系 | 第51-52页 |
·定期发布市场监管报告 | 第52-53页 |
·建立有效的服务提供商信誉管理制度 | 第53-56页 |
·服务商相关信誉档案的建立 | 第54-55页 |
·基于信誉档案的奖惩机制 | 第55页 |
·建立服务提供商退出机制 | 第55-56页 |
·完善许可证制度向备案制度转变 | 第56-58页 |
·减少事务性工作,降低监管成本 | 第57页 |
·对重点业务、重点企业实施特别监控 | 第57-58页 |
·为业务创新创建良好条件 | 第58页 |
·优化增值电信业务投诉监管流程 | 第58-60页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60页 |
·3G新业务应用——数字版权监管问题 | 第60-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