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通信网结构与设计论文

山西联通软交换网络规划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软交换技术使用和发展第13-14页
   ·简要结论第14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概念简介第15-38页
   ·下一代网络(NGN)简介第15-17页
   ·下一代网络(NGN)网络架构第17-18页
   ·下一代网络(NGN)网络特点第18-24页
   ·下一代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第24-28页
     ·电信网络和Internet网络第24-25页
     ·软交换第25-27页
     ·IMS第27页
     ·IPv6技术第27-28页
   ·NGN业务提供能力第28-38页
     ·基本话音业务第28页
     ·传统智能业务第28-30页
     ·语音与信息或Internet相结合的业务(增值宽带业务)第30-31页
     ·通过API开发和生成的业务第31-38页
       ·广域IP Centrex第31-33页
       ·宽带公话吧第33-34页
       ·多媒体业务第34-38页
第三章 山西联通网络现状简介第38-43页
   ·山西联通企业简介第38页
   ·山西联通网络现状简介第38-43页
     ·PSTN网络现状第38-39页
       ·难以快速统一地在全网开展复杂的智能业务第38-39页
       ·难以有效融合固定和移动业务第39页
       ·难以部署被叫触发业务和业务交互第39页
     ·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后PSTN网络现状第39-41页
       ·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后PSTN网络现状第39-40页
       ·中兴省智能网网络现状第40-41页
       ·华为省智能网网络现状第41页
     ·本地网网络现状第41-43页
       ·本地网无线市话网现状第42页
       ·信令网现状第42-43页
第四章 山西联通软交换网络建设规划第43-73页
   ·2010年软交换网建设需求第43-46页
     ·光速城市语音接入需求第43-44页
     ·非主流机型交换机改造需求第44页
     ·PSTN网省内长途话务分流需求第44-46页
   ·网络设备规划第46-55页
     ·核心控制设备(softswich)第47页
     ·用户集中数据中心SHLR第47-48页
     ·软交换SBC第48页
     ·中继网关TG和信令网关SG的设置第48页
     ·业务平台第48-49页
     ·网管中心第49页
     ·AG接入方式第49-55页
       ·AG设备简介第49-50页
       ·AG接入方案第50-55页
   ·设备能力需求计算第55-62页
     ·软交换SS的用户容量第55-56页
       ·网络规模取定第55-56页
     ·软交换TG/SG的容量第56-60页
       ·TDM侧中继端口第56-58页
       ·TDM侧信令端口第58-59页
       ·IP侧数据端口第59-60页
     ·软交换SBC的部署第60-62页
   ·承载网规划方案第62-73页
     ·核心机房设备组网图第62-63页
     ·软交换网对承载网带宽的要求第63-65页
       ·话音业务流带宽计算第63-64页
       ·多媒体业务流带宽计算第64-65页
       ·信令流带宽计算第65页
       ·计算结果第65页
     ·NGN网络智能化对承载网的要求第65-70页
       ·端到端时延第65-67页
       ·抖动第67-68页
       ·丢包率第68页
       ·网络带宽第68-69页
       ·NGN网络智能化承载网QoS指标第69页
       ·数据网的安全性要求第69-70页
     ·NGN网络承载网部署规划第70-71页
     ·IP地址规划第71-73页
第五章 山西联通软交换IP承载性能测试第73-78页
   ·设备测试第73-74页
     ·统计功能测试第73页
     ·网管功能测试第73页
     ·性能测试第73页
     ·可靠性测试第73-74页
   ·业务测试第74-76页
     ·基本业务测试第74-75页
     ·补充业务测试第75-76页
     ·基于软交换的新业务测试第76页
     ·基于软交换的智能网业务测试第76页
   ·网管系统测试第76页
   ·互通测试第76-78页
     ·协议互通第76-77页
     ·设备互通第77-78页
第六章 山西联通软交换网络资源规划第78-80页
   ·软交换用户编号规划第78-79页
     ·编号原则第78页
     ·非智能终端用户的编号第78页
     ·智能用户终端用户的编号第78-79页
   ·地址分配第79-80页
     ·网络设备IP地址的分配第79页
     ·用户IP地址分配第79页
     ·信令点编码的分配第79-80页
第七章 山西联通软交换与现有网络的融合第80-83页
   ·与现有PSTN网络的融合第80页
   ·与现有业务平台的互通第80-81页
   ·与集团DC1软交换的对接第81-83页
第八章 论文总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忻州电信本地软交换网络的规划设计
下一篇:洛阳移动数据网扩容优化方案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