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绪论 隋唐《诗经》学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3-21页 |
一、隋唐《诗经》学研究现状概貌 | 第13-16页 |
二、论文选题角度、重点、意义和价值 | 第16-2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21-47页 |
第一节 隋与唐前期学术发展的政治文化背景考察 | 第21-30页 |
第二节 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的内容与特征 | 第30-36页 |
第三节 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的价值和贡献 | 第36-47页 |
第二章 隋唐《诗经》学目录文献 | 第47-63页 |
第一节 《隋书·经籍志》与《诗经》目录文献 | 第47-58页 |
第二节 《古今书录》旧《唐志》与《诗经》目录文献 | 第58-63页 |
第三章 陆德明《经典释文》与《诗经》文献 | 第63-91页 |
第一节 《经典释文·序录》对《诗经》文献的著录 | 第63-67页 |
第二节 《经典释文》引《诗经》文献著作考 | 第67-81页 |
第三节 《毛诗音义》对《诗经》文献的训释 | 第81-85页 |
第四节 《毛诗音义》对《诗经》文献的校理 | 第85-91页 |
第四章 颜师古的《诗经》文献学 | 第91-145页 |
第一节 颜师古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渊源 | 第91-93页 |
第二节 五经定本与《诗经》校勘 | 第93-97页 |
第三节 《匡谬正俗》与《诗经》文献 | 第97-108页 |
第四节 《汉书注》与《诗经》文献 | 第108-145页 |
第五章 孔颖达《毛诗正义》与《诗经》学文献 | 第145-176页 |
第一节 孔颖达的学术渊源与《五经正义》的创作动因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毛诗正义》的集大成性质及其表现 | 第149-165页 |
第三节 《毛诗正义》的文献价值与不足 | 第165-176页 |
第六章 李善《文选注》与《诗经》文献 | 第176-211页 |
第一节 《文选注》引《诗经》文献的主要内容 | 第176-186页 |
第二节 《文选注》引《诗经》文献的主要功用 | 第186-190页 |
第三节 《文选注》引《诗经》文献的主要方式 | 第190-194页 |
第四节 《文选注》引《诗经》文献的主要特色 | 第194-205页 |
第五节 《文选注》引《诗经》文献的价值与不足 | 第205-211页 |
第七章 唐前期史注与《诗经》文献 | 第211-248页 |
第一节 司马贞《史记索隐》与《诗经》文献 | 第211-226页 |
第二节 张守节《史记正义》与《诗经》文献 | 第226-233页 |
第三节 《后汉书注》与《诗经》文献 | 第233-248页 |
第七章 隋唐三大类书与《诗经》文献 | 第248-283页 |
第一节 《北堂书钞》与《诗经》文献 | 第248-258页 |
第二节 《艺文类聚》与《诗经》文献 | 第258-267页 |
第三节 《初学记》与《诗经》文献 | 第267-278页 |
第四节 《北堂书钞》等引《诗经》文献的价值与贡献 | 第278-283页 |
结语 | 第283-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288页 |
致谢 | 第288-290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90-2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