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立法对策--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民族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0-16页 |
(一) 民族群体性事件法律界定 | 第10-12页 |
1. 何为群体性事件 | 第10-12页 |
2. 何为民族群体性事件 | 第12页 |
(二) 我区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态势和特点 | 第12-14页 |
1. 我区民族群体性事件的趋势 | 第12-13页 |
2. 我区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 | 第13-14页 |
(三) 我区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 | 第14-16页 |
1. 历史原因 | 第14页 |
2.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原因 | 第14-15页 |
3. 触犯少数民族感情原因 | 第15页 |
4. 利益表达、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15-16页 |
二、民族群体性事件的防控现状 | 第16-19页 |
(一) 我区民族群体性事件防控现状 | 第16-17页 |
(二) 民族群体性事件的防控保障 | 第17-19页 |
三、构建民族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立法对策 | 第19-22页 |
(一) 地方立法权运用的法律基础 | 第19-20页 |
1. 宪法授权 | 第19页 |
2. 立法法 | 第19页 |
3. 民族区域自治法 | 第19-20页 |
4. 突发事件应对法 | 第20页 |
5. 有关行政法规 | 第20页 |
(二) 民族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一般原则 | 第20-22页 |
1. 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指挥的原则 | 第20页 |
2. 依法原则 | 第20页 |
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20-21页 |
4. 坚持抓早、抓小的预警原则 | 第21页 |
5. 审慎原则 | 第21-22页 |
四、地方立法具体内容考量 | 第22-26页 |
(一) 确立立法目的 | 第22页 |
(二) 确立工作制度 | 第22页 |
(三) 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 | 第22-23页 |
(四) 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 | 第23页 |
(五) 规范权力运作 | 第23-24页 |
(六) 明确法律责任 | 第24页 |
(七) 构建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民众利益的表达机制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