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研究述略 | 第12-22页 |
第二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研究中的存疑和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9页 |
第三节 本文结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孔尚任扬州文学活动述评 | 第31-66页 |
第一节 孔尚任的扬州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 第32-42页 |
第二节 孔尚任的性情说诗论及其意义 | 第42-54页 |
第三节 孔尚任扬州诗歌的创作及特点 | 第54-66页 |
第三章 《桃花扇》中的《周易》文化 | 第66-96页 |
第一节 《周易》之假象见义与《桃花扇》的人物设置 | 第67-71页 |
第二节 《周易》的中正思想与《桃花扇》人物的道德评价 | 第71-81页 |
第三节 《周易》之名小旨大与《桃花扇》的不奇而奇 | 第81-86页 |
第四节 《周易》之审微思想与《桃花扇》的忧患意识 | 第86-90页 |
第五节 《周易》之阴阳对举与《桃花扇》之天然对待法 | 第90-96页 |
第四章 《桃花扇》的曲体艺术研究 | 第96-127页 |
第一节 《桃花扇》曲体的继承——曲名不取新奇 | 第96-105页 |
第二节 《桃花扇》曲体的创新——制曲必有旨趣,文词必求新警 | 第105-112页 |
第三节 《桃花扇》曲体的创新——曲白相生 | 第112-118页 |
第四节 《桃花扇》的曲体创新——自作上下场诗 | 第118-119页 |
第五节 《桃花扇》的曲体创新——声韵响亮,情韵相合 | 第119-127页 |
第五章 孔尚任和《平阳府志》、《莱州府志》 | 第127-144页 |
第一节 《平阳府志》、《莱州府志》的传承与创新 | 第127-134页 |
第二节 得性情之正,感风气之和——新见孔尚任莱州诗文创作述录 | 第134-144页 |
附录 《四库全书·山东通志》所录孔尚任佚诗《望大泽山》考论 | 第144-148页 |
结论 | 第148-150页 |
附录: 孔尚任佚文辑录 | 第150-162页 |
参考书目 | 第162-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69-1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