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女科》的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研究论文 《证治准绳女科》的文献研究 | 第15-10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王肯堂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简介 | 第17-23页 |
一、 王肯堂生平著述简介 | 第17-20页 |
二、 王肯堂学术思想简介 | 第20-23页 |
《证治准绳女科》成书因素的研究 | 第23-40页 |
一、 社会因素对成书的影响 | 第23-34页 |
1、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 第24-25页 |
2、 科学进步,文化昌盛 | 第25-27页 |
3、 医学发展 | 第27-33页 |
(1) 医学著作内容丰富 | 第27-28页 |
(2) 药物研究风气盛行 | 第28-29页 |
(3) 医方医案的征集 | 第29-30页 |
(4) 预防医学和卫生设施的发展 | 第30-31页 |
(5) 中外医药交流 | 第31-32页 |
(6) 明代海外药物的输入情况 | 第32-33页 |
4、 朝廷重视医药 | 第33-34页 |
二、 个人因素 | 第34-40页 |
1、 有前人医方基础的积淀和编撰范例的启示 | 第34-35页 |
2、 丰厚的医学基本知识和较高文化素养 | 第35-37页 |
3、 藏书之盛具备大量阅读图书的条件 | 第37-38页 |
4、 叹惋当时方书不便于检阅使用 | 第38页 |
5、 亲人染瘴婴疴,有感经方之妙 | 第38页 |
6、 鉴于诸家编录,存其精华,删其偏驳 | 第38-39页 |
7、 怀有济世之心 | 第39-40页 |
8、 欲留名于后世 | 第40页 |
《证治准绳女科》编纂方法的研究 | 第40-47页 |
一、 古今方论,采用广博 | 第41页 |
二、 分门别证,条理清晰 | 第41-42页 |
三、 各家论辩,冠于篇首 | 第42页 |
四、 各论名方,标记出处 | 第42-43页 |
五、 采用尾注,标记异同 | 第43-44页 |
六、 采用病例,证明疗效 | 第44-46页 |
七、 采用歌诀,形式丰富多样 | 第46-47页 |
《证治准绳女科》收集方剂的研究 | 第47-62页 |
一、 按内服、外用进行分类研究 | 第47-55页 |
1、 内服方 | 第48-50页 |
(1) 酒剂 | 第48-49页 |
(2) 药粥 | 第49页 |
(3) 口含剂 | 第49-50页 |
(4) 臛 | 第50页 |
2、 外用方 | 第50-54页 |
(1) 膏剂 | 第50-51页 |
(2) 薄贴 | 第51页 |
(3) 外洗剂 | 第51-52页 |
(4) 熨法 | 第52页 |
(5) 蒸法 | 第52页 |
(6) 熏法 | 第52-53页 |
(7) 栓剂 | 第53页 |
(8) 粉散 | 第53页 |
(9) 吹鼻 | 第53-54页 |
3、 多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 | 第54-55页 |
二、 方剂用药特点的研究 | 第55-62页 |
1、 方剂的药物组成特点 | 第56-59页 |
2、 方剂的药物性能研究 | 第59-62页 |
(1) 药物的功能 | 第59-61页 |
(2) 药物的归经 | 第61页 |
(3) 药物的性味 | 第61-62页 |
《证治准绳女科》引用书目的研究 | 第62-86页 |
一、 引书的形式 | 第63-64页 |
1、 正文引书 | 第63页 |
2、 方剂引书 | 第63页 |
3、 序文引书 | 第63-64页 |
4、 注文引书 | 第64页 |
二、 引书的方式 | 第64-67页 |
1、 直接称引 | 第64页 |
2、 间接称引 | 第64-65页 |
3、 书名冠前 | 第65页 |
4、 书名缀后 | 第65页 |
5、 几书同出 | 第65-66页 |
6、 注同某书 | 第66页 |
7、 书文并引 | 第66页 |
8、 有书无文 | 第66-67页 |
9、 有文无书 | 第67页 |
三、 称引的方式 | 第67-68页 |
1、 称引全名 | 第67页 |
2、 称引简名 | 第67-68页 |
3、 以姓氏或人称代书名 | 第68页 |
4、 称引共名 | 第68页 |
5、 泛指或浑称 | 第68页 |
四、 引书举例 | 第68-86页 |
1、 引用先秦及两汉医学文献 | 第69-71页 |
2、 引用两晋医学文献 | 第71-73页 |
3、 引用南北朝时期文献 | 第73-74页 |
4、 引用隋唐文献 | 第74-78页 |
5、 引用宋元文献 | 第78-83页 |
6、 引用明代文献 | 第83-86页 |
《证治准绳女科》学术特色和局限性 | 第86-96页 |
一、 学术特色 | 第86-95页 |
1、 体例完善 | 第86-89页 |
2、 形式多样 | 第89-90页 |
3、 内容丰富 | 第90-91页 |
4、 文献价值高 | 第91-95页 |
二、 局限性 | 第95-96页 |
1、 称引过简,容易混淆 | 第95页 |
2、 多处引文,有荒诞之嫌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附表、附图 | 第98-105页 |
综述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