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量刑调查制度概述 | 第9-15页 |
·量刑调查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量刑调查制度的起源 | 第9页 |
·量刑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9-13页 |
·刑罚个别化思想的兴起 | 第9-11页 |
·人格刑法学的出现 | 第11页 |
·教育刑理论的兴盛 | 第11-12页 |
·再社会化理念的传扬 | 第12-13页 |
·量刑调查制度的诉讼价值 | 第13-15页 |
·程序正义 | 第13页 |
·被害人参与 | 第13页 |
·量刑公正 | 第13-14页 |
·诉讼经济 | 第14-15页 |
2 量刑调查制度的域外视角 | 第15-21页 |
·域外量刑调查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15-18页 |
·相关国际会议 | 第15页 |
·英美法系量刑调查的司法实践 | 第15-16页 |
·大陆法系量刑调查的司法实践 | 第16-18页 |
表一:域外量刑调查制度的相关规定统计 | 第18-19页 |
·量刑调查制度的域外特点 | 第19-21页 |
·量刑调查的主体 | 第19页 |
·量刑调查的适用范围 | 第19页 |
·量刑调查的标准和内容 | 第19-20页 |
·量刑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和约束力 | 第20-21页 |
3 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现状 | 第21-27页 |
·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21-22页 |
·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地方司法实践 | 第22-24页 |
表二: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地方司法实践 | 第24-25页 |
·我国量刑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法律依据不完善,尚未实现制度化,适用范围较窄 | 第25页 |
·名称不同、主体不一,缺乏统一的机构,中立性程度低 | 第25页 |
·量刑调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 | 第25-26页 |
·程序设置不规范 | 第26页 |
·调查报告的地位不明确,使用不规范 | 第26-27页 |
4 完善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建议 | 第27-33页 |
·完善量刑调查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7页 |
·统一量刑调查的主体 | 第27-28页 |
·培养量刑调查的专职人员 | 第28-29页 |
·确定量刑调查的内容 | 第29-30页 |
表三:量刑调查报告表(建议方案) | 第30-31页 |
·扩大量刑调查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1页 |
·规范量刑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