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二、目前理论研究情况 | 第7-9页 |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9-12页 |
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与犯罪对象 | 第12-15页 |
(一) 关于金融诈骗罪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关于金融诈骗罪的犯罪对象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二、关于金融诈骗罪的单位犯罪 | 第15-25页 |
(一) 金融诈骗罪的主体 | 第15-20页 |
1. 金融诈骗罪犯罪主体状况 | 第15-16页 |
2. 关于金融诈骗罪单位犯罪立法的争议 | 第16-20页 |
(二) 金融诈骗罪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 | 第20-21页 |
1. 现行立法的缺陷 | 第20-21页 |
2. 立法完善的建议 | 第21页 |
(三) 关于金融诈骗罪单位主体的认定 | 第21-24页 |
1. 金融机构能否成为金融诈骗罪主体 | 第21-22页 |
2. 私营企业能否成为金融诈骗罪单位犯罪主体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三、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 第25-34页 |
(一) 非法占有目的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1. 立法状况 | 第25-26页 |
2. 金融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 第26-29页 |
(二)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29-33页 |
1. 推定的适用 | 第29-30页 |
2. 推定的具体应用——以贷款诈骗罪为例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四、金融诈骗罪的刑罚 | 第34-44页 |
(一) 金融诈骗罪中的死刑设置 | 第34-36页 |
1. 立法状况 | 第34页 |
2. 立法建议:废除金融诈骗罪中的死刑 | 第34-36页 |
(二) 金融诈骗罪中的罚金刑 | 第36-40页 |
1. 立法状况 | 第36-37页 |
2. 立法缺陷 | 第37页 |
3. 立法完善 | 第37-40页 |
(三) 金融诈骗罪中的资格刑 | 第40-42页 |
1. 资格刑的立法状况 | 第40页 |
2. 金融诈骗罪中资格刑的立法缺陷 | 第40-41页 |
3. 立法建议:在金融诈骗罪中增设资格刑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