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论犯罪成立要素的标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反向混淆相关基本理论概述第10-19页
 一、商标侵权理论概述第10-13页
  (一) 商标权保护的核心第10-11页
  (二) 商标侵权行为认定标准——混淆可能性第11-13页
 二、反向混淆的概念与由来第13-19页
  (一) 反向混淆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二) 反向混淆的由来第14-16页
  (三) 反向混淆案件的特点第16-19页
第二章 反向混淆的侵权认定第19-30页
 一、商标的显著性第20-21页
 二、商标及产品或服务的相似性第21-23页
 三、跨越产品之间距离的可能性第23-24页
 四、实际混淆的证据第24-25页
 五、商标在后使用人的意图第25-28页
 六、产品质量或价格第28页
 七、市场营销渠道的关联性第28页
 八、相关消费者及其注意力程度第28-30页
第三章 反向混淆侵权的救济第30-38页
 一、处理反向混淆救济面临的挑战第30-33页
 二、影响反向混淆侵权处理的要素第33-34页
  (一) 商标在后使用人的意图第33页
  (二) 商标在后使用人的行为方式第33-34页
 三、反向混淆侵权的处理第34-38页
  (一) 以当事人的协商解决为优先选择第34页
  (二) 禁令第34-35页
  (三) 损害赔偿第35-38页
第四章 我国对反向混淆规制的现状与完善第38-43页
 一、反向混淆案件在我国的显露第38-39页
 二、反向混淆在我国适用的法律基础第39-41页
 三、反向混淆与我国的《商标法》修订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空系统中地面防空系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论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以《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适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