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及功率检测器设计
| 目录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6-9页 |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 ·研究动机 | 第6-7页 |
| ·论文主要贡献 | 第7-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页 |
| 第二章 系统分析 | 第9-33页 |
| ·主要接收机性能指标 | 第9-19页 |
| ·线性度 | 第9-15页 |
| ·1-dB压缩点 | 第9-10页 |
| ·三阶交调点 | 第10-12页 |
| ·宽带信号的三阶交调量 | 第12-13页 |
| ·复合三阶失真 | 第13-15页 |
| ·噪声系数 | 第15-16页 |
| ·无杂散动态范围 | 第16-17页 |
| ·镜像抑制 | 第17-18页 |
| ·相位噪声 | 第18-19页 |
| ·接收机的主要架构 | 第19-22页 |
| ·一次变频和二次变频 | 第19-20页 |
| ·零中频 | 第20-21页 |
| ·镜像抑制结构 | 第21-22页 |
| ·信号噪声失真比 | 第22-26页 |
| ·单个模块的信号噪声失真比 | 第22-24页 |
| ·级联模块的信号噪声失真比 | 第24-26页 |
| ·固定增益模块与固定增益模块级联 | 第26页 |
| ·可变增益模块设计 | 第26-28页 |
| ·衰减模块与固定增益模块级联 | 第26-28页 |
| ·变增益模块设计要求 | 第28页 |
| ·接管点和目标功率 | 第28-29页 |
| ·系统增益调整 | 第29-31页 |
| ·变增益模块与固定增益模块级联 | 第29-30页 |
| ·变增益模块与可变增益模块级联 | 第30-31页 |
| ·增益控制的原则、依据和步骤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自动增益控制 | 第33-48页 |
| ·模拟自动增益控制 | 第33-37页 |
| ·环路特性 | 第33-36页 |
| ·恒定时间常数配置 | 第36-37页 |
| ·数字自动增益控制 | 第37-40页 |
| ·锁定区间和目标窗口 | 第38-39页 |
| ·控制算法 | 第39-40页 |
| ·数字自动增益控制与模拟自动增益控制 | 第40页 |
| ·数字电视调谐器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 第40-47页 |
| ·数字电视调谐器架构及增益分配 | 第41-42页 |
| ·可变增益模块目标功率 | 第42-43页 |
| ·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 第43-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功率检测器设计 | 第48-59页 |
| ·功率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 ·功率检测器架构 | 第49-50页 |
| ·功率检测器电路设计 | 第50-55页 |
| ·限幅放大器 | 第50-52页 |
| ·跨导放大器与整流器 | 第52-55页 |
| ·低通滤波器 | 第55页 |
| ·仿真结果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电路实现及测试 | 第59-68页 |
| ·各模块仿真性能 | 第59-62页 |
| ·ADMS系统仿真 | 第62页 |
| ·测试结果 | 第62-68页 |
| ·自动增益控制 | 第62-66页 |
| ·功率检测器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