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概述第8-17页
 第一节 我国法院调解的概念、特点和原则第8-10页
  一、我国法院调解的概念第8页
  二、我国法院调解的特点第8-9页
  三、我国法院调解的原则第9-10页
 第二节 我国法院调解与非诉讼调解和审判的关系第10-13页
  一、我国法院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的关系第10-11页
  二、我国法院调解与审判的关系第11-13页
 第三节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3-17页
  一、古代的诉讼调解第13页
  二、抗战时期的诉讼调解第13-14页
  三、建国后的法院调解制度第14-17页
第二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考察第17-26页
 第一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司法ADR制度考察第17-22页
  一、美国的司法ADR—法院附设调解、法院附设仲裁第17-19页
  二、日本的司法ADR—法院附设调停第19页
  三、德国的司法ADR—诉前强制调解第19-20页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ADR—诉前调解第20-21页
  五、与我国大陆法院调解的比较第21-22页
 第二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诉讼和解制度的考察第22-26页
  一、美国的诉讼和解第22-23页
  二、日本的诉讼和解第23页
  三、德国的诉讼和解第23-24页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和解第24-25页
  五、与我国大陆法院调解的比较第25-26页
第三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第26-33页
 第一节 我国法院调解现状第26-29页
  一、调解结案率持续上升第26页
  二、继续坚持完善传统民诉法下的法院调解第26-27页
  三、法院调解的非讼化发展第27-29页
 第二节 我国法院调解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一、调解自愿原则的软化第30-31页
  二、法院司法中立地位的异化第31页
  三、事实查明的困难化第31页
  四、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虚化第31-32页
  五、诉讼程序受制于当事人第32页
  六、非讼化调解多头探索和违法探索第32-33页
第四章 重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设想第33-41页
 第一节 改革观点概说第33-35页
  一、调审改良说第33页
  二、调审分离说第33页
  三、分立说第33-34页
  四、本文的观点第34-35页
 第二节 以诉讼和解重塑诉讼调解第35-37页
  一、诉讼和解的适用第35页
  二、诉讼和解的启动第35-36页
  三、和解法官独立任职第36页
  四、诉讼和解与审判的关系第36页
  五、和解协议、和解书的形成、生效和效力第36页
  六、禁止上诉、允许再审救济第36-37页
 第三节 完善法院非讼化调解第37-39页
  一、法院非讼化调解的适用第37页
  二、法院非讼化调解的启动第37页
  三、附设调解机构、调解者中立第37-38页
  四、调解时限第38页
  五、调解协议效力和救济第38页
  六、理顺与诉讼的关系、畅通与诉讼的衔接第38-39页
  七、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第39页
 第四节 以民诉法修改为契机重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第39-41页
  一、以立法确立诉讼和解和法院非讼化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39-40页
  二、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
下一篇:信用卡非法使用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