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1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 ·岩爆的定义 | 第12-13页 |
| ·岩爆的分类 | 第13-14页 |
| ·岩爆的判据及等级划分 | 第14-23页 |
| ·岩爆的形成机制 | 第23-2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8-31页 |
| 2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 第31-51页 |
| ·概况 | 第31-32页 |
|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与区域稳定性 | 第32-33页 |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33-34页 |
| ·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 | 第34-38页 |
| ·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演化特征 | 第38-43页 |
| ·褶皱 | 第38-41页 |
| ·断层 | 第41-42页 |
| ·节理 | 第42-43页 |
| ·地应力场特征 | 第43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3-44页 |
| ·岩溶发育特征 | 第43-44页 |
| ·岩溶水文地质格局 | 第44页 |
| ·地应力情况 | 第44-51页 |
| ·地应力实测结果 | 第44-47页 |
| ·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 第47-51页 |
| 3 研究区岩爆的特征及规律研究 | 第51-67页 |
| ·研究区岩爆分类统计 | 第51-54页 |
| ·岩爆类型划分 | 第54-55页 |
| ·岩爆发育特征及规律分析 | 第55-65页 |
| ·岩爆发生特征 | 第56-59页 |
| ·岩爆统计规律 | 第59-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4 高应力岩石室内试验研究 | 第67-89页 |
| ·试验仪器和试件制备 | 第67-68页 |
| ·单轴压缩试验 | 第68-70页 |
| ·常规三轴试验 | 第70-73页 |
| ·卸围压、卸围压-加载轴压试验 | 第73-83页 |
| ·岩石变形的影响规律 | 第77-80页 |
| ·岩石强度的影响规律 | 第80-81页 |
| ·岩石试件的破坏特征 | 第81-83页 |
| ·试件能量变化特征 | 第83-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 5 岩爆形成机理及复合判据研究 | 第89-141页 |
| ·岩爆孕育及发生机理 | 第89-117页 |
| ·洞壁围岩应力变化特性 | 第90-97页 |
| ·岩爆孕育发生机理 | 第97-117页 |
| ·岩爆多元复合判据研究 | 第117-140页 |
| ·排水洞围岩释放能量特征 | 第117-123页 |
| ·能量释放影响分析 | 第123-132页 |
| ·多元复合判据 | 第132-138页 |
| ·多元复合判据验证 | 第138-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 6 岩爆预测及防治措施 | 第141-159页 |
| ·洞群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 ·洞室形状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 ·施工方式的影响 | 第145-150页 |
| ·支护作用的影响 | 第150-153页 |
| ·岩爆预测 | 第153-155页 |
| ·岩爆防治措施 | 第155-15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9-163页 |
| ·结论 | 第159-161页 |
| ·展望 | 第161-163页 |
| 致谢 | 第163-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5-171页 |
| 附录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