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胚胎样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心肌梗塞后心肌修复中的作用
英文缩写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部分 ELSCs的分离、鉴定及其诱导分化 | 第13-32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13-14页 |
2 方法 | 第14-23页 |
·骨髓单形核细胞的分离 | 第14-15页 |
·ELSCs的流式细胞分选 | 第15页 |
·ELSCs的扩增 | 第15-16页 |
·MEF饲养层制备 | 第15页 |
·ELSCs在饲养层上的扩增 | 第15-16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16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6-17页 |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 第17页 |
·RT-PCR分析 | 第17-20页 |
·拟胚体样小体形成检测 | 第20页 |
·ELSCs分化的检测 | 第20-23页 |
·三胚层分化的检测 | 第20-21页 |
·ELSCs的诱导分化实验 | 第21-23页 |
·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 | 第21-22页 |
·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 | 第22-23页 |
·ELSCs致瘤性检测 | 第2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30页 |
·ELSCs含量 | 第23-24页 |
·ELSCs的形态特征和增殖能力 | 第24-25页 |
·胚胎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 第25-26页 |
·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 | 第26页 |
·拟胚体样小体的形成及三胚层标志物的表达 | 第26-27页 |
·诱导后心肌细胞特异蛋白及其相关mRNA的表达 | 第27-28页 |
·诱导后内皮细胞特异蛋白和mRNA的表达 | 第28-29页 |
·ELSCs致瘤性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EL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 第32-46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32-33页 |
2 方法 | 第33-38页 |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细胞移植 | 第33-34页 |
·细胞移植前后大鼠心功能的检测 | 第34页 |
·细胞移植后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观察 | 第34-35页 |
·切片制备 | 第34页 |
·Masson染色 | 第34-35页 |
·瘢痕面积的测量 | 第35页 |
·瘢痕区胶原纤维含量分析 | 第35页 |
·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的检测 | 第35-38页 |
·Y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5-37页 |
·Y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 | 第37页 |
·移植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检测 | 第37-38页 |
·移植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检测 | 第3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3 结果 | 第38-44页 |
·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指标 | 第38页 |
·细胞移植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 | 第38-40页 |
·细胞移植后梗死区组织结构的变化 | 第40-42页 |
·瘢痕面积的变化 | 第40-41页 |
·瘢痕区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肌内的存活和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 第42-43页 |
·移植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和参与血管新生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全文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综述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