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5页 |
CONTENTS | 第15-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5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1-26页 |
·设计地震动的确定方法 | 第21-24页 |
·地震动过程的随机模拟 | 第24页 |
·结构随机地震响应 | 第24-25页 |
·结构耗能减震控制 | 第25-26页 |
·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强震地面运动的功率谱模型 | 第26-27页 |
·均匀调制模型与相应的结构随机响应分析 | 第27页 |
·合成人工地震波 | 第27-28页 |
·标准差谱与反应谱 | 第28-29页 |
·变摩擦的研究 | 第29-31页 |
·剪切型铅阻尼器的研究 | 第3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5页 |
·强震地面运动的功率谱模型及评价功率谱模型的标准 | 第31-32页 |
·均匀调制模型的性质 | 第32页 |
·基于均匀调制模型的人工地震波合成方法 | 第32页 |
·均匀调制模型作用下结构随机响应的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计算多自由度结构方差响应的振型分解标准差谱法 | 第33页 |
·筒式变摩擦阻尼器 | 第33页 |
·剪切型铅阻尼器 | 第33-34页 |
·分布阻尼减震体系 | 第34-35页 |
第2章 强震地面运动的平稳随机模型 | 第35-71页 |
·引言 | 第35页 |
·现有功率谱模型 | 第35-41页 |
·平稳白噪声模型 | 第35-36页 |
·限带白噪声 | 第36页 |
·金井清模型 | 第36-38页 |
·巴尔斯坦模型 | 第38页 |
·胡聿贤-周锡元模型 | 第38-39页 |
·Penzien 模型 | 第39页 |
·欧进萍模型 | 第39-40页 |
·杜修力模型 | 第40页 |
·赖明模型 | 第40-41页 |
·洪峰模型 | 第41页 |
·李春祥模型 | 第41页 |
·复合Markov 模型 | 第41-45页 |
·复合Markov 模型的峰点频率 | 第42页 |
·复合Markov 模型的自相关函数 | 第42-43页 |
·复合Markov 模型的过滤模型Ⅰ | 第43-44页 |
·复合Markov 模型的过滤模型Ⅱ | 第44-45页 |
·修正金井谱 | 第45-49页 |
·修正金井谱的特点 | 第46-47页 |
·用修正金井清谱拟合实际功率谱数据 | 第47-49页 |
·高阶复合Markov 模型 | 第49页 |
·高阶复合Markov 模型的特点 | 第49页 |
·修正金井清谱与高阶复合Markov 模型的对应关系 | 第49-51页 |
·带低频减量的修正金井清模型 | 第51页 |
·带低频减量的修正金井清模型的自相关函数 | 第51页 |
·共轭复指数过程 | 第51-53页 |
·平稳过程激励下结构的随机响应 | 第53-58页 |
·平稳响应的标准差谱的算法 | 第53-54页 |
·平稳白噪声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4-55页 |
·平稳限带白噪声过程的标准差 | 第55-56页 |
·平稳复合Markov 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6页 |
·平稳修正金井清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6-57页 |
·平稳高阶复合Markov 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7页 |
·平稳带低频减量的修正金井清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7-58页 |
·平稳金井清过程的标准差谱 | 第58页 |
·均匀调制模型中评价功率谱模型的标准 | 第58-67页 |
·基于平稳理论的积分和微分标准 | 第58-60页 |
·基于结构动力响应对地面运动模型的讨论 | 第60-64页 |
·标准差谱分析结果的解释 | 第64-67页 |
·修正金井清模型与金井清模型的对比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3章 地震动均匀调制模型 | 第71-111页 |
·引言 | 第71页 |
·包线函数 | 第71-76页 |
·分段强度包线函数 | 第71-72页 |
·双指数包线函数 | 第72-74页 |
·指数衰减正弦函数 | 第74-75页 |
·指数衰减线性函数 | 第75-76页 |
·指数衰减非线性函数 | 第76页 |
·均匀调制模型的零频缺陷及其改进 | 第76-79页 |
·均匀调制模型存在零频分量的证明 | 第76-79页 |
·调制过滤模型 | 第79-81页 |
·时域加窗去均值方法 | 第80-81页 |
·改进均匀调制模型作用下结构的随机响应的计算方法 | 第81-86页 |
·加窗去均值均匀调制过程作用下结构时变方差响应分析 | 第81-84页 |
·算例:加窗去均值均匀调制过程作用下结构时变方差响应 | 第84-86页 |
·调制过滤过程作用下的结构方差响应 | 第86页 |
·基于均匀调制模型进行人工地震波合成方法 | 第86-110页 |
·生成初始人工地震波的一般方法 | 第87-89页 |
·对初始人工地震波常用的调整方法 | 第89-90页 |
·包含优化算法振幅调制余弦时程叠加法 | 第90-94页 |
·振幅调制简谐时程叠加法 | 第94-99页 |
·采用振幅调制余弦时程叠加法合成与多阻尼比设计反应谱一致的人工波 | 第99-107页 |
·改进脉冲响应函数时域叠加法 | 第107-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4章 均匀调制过程作用下工程结构的随机响应 | 第111-133页 |
·引言 | 第111页 |
·分段包线函数调制的共轭复指数随机过程作用下的方差分析 | 第111-115页 |
·基于复模态理论的结构方差响应分析方法 | 第111-113页 |
·分段包线函数调制的共轭复指数过程作用下的一阶系统的互相关函数 | 第113-114页 |
·基于复模态理论计算结构方差响应的算例 | 第114-115页 |
·大质量扩阶解法 | 第115-117页 |
·过滤层绝对加速度 | 第116-117页 |
·过滤层相对加速度 | 第117页 |
·过滤层相对速度 | 第117页 |
·过滤层位移 | 第117页 |
·平稳随机响应的算例 | 第117-127页 |
·金井清谱 | 第118-122页 |
·修正金井清谱 | 第122-123页 |
·带低频减量的修正金井清谱 | 第123-125页 |
·Penzien 谱 | 第125-127页 |
·均匀调制过程作用下的结构方差响应的大质量扩阶解法 | 第127-131页 |
·功率谱为杜修力模型的均匀调制过程的算例 | 第128-131页 |
·大质量扩阶解法的几个问题 | 第131页 |
·改变强度包线调制位置的影响 | 第131页 |
·大质量扩阶解法与数学扩阶解法的比较 | 第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5章 结构抗震设计的振型分解标准差谱法 | 第133-151页 |
·前言 | 第133页 |
·加速度时程的标准差曲线与时程强度变化趋势的对比 | 第133-141页 |
·由幅值谱求解功率谱的算法 | 第134-138页 |
·人工地震波的时变标准差 | 第138-139页 |
·强震记录的时变标准差 | 第139-141页 |
·加速度时程的标准差谱与反应谱 | 第141-145页 |
·均匀调制杜修力过程的标准差谱与时程样本的反应谱 | 第141-144页 |
·均匀调制修正金井清过程的标准差谱与时程样本的反应谱 | 第144-145页 |
·实际加速度记录的标准差谱与时程样本的反应谱 | 第145页 |
·基于标准差谱的设计方法 | 第145-149页 |
·设计标准差谱 | 第145-146页 |
·基于设计标准差放大倍数谱的方差分析理论 | 第146-147页 |
·算例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6章 筒式变摩擦阻尼器 | 第151-191页 |
·前言 | 第151页 |
·筒式变摩擦的构造 | 第151-153页 |
·筒式变摩擦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和滞回性能 | 第153-157页 |
·三角形滞回曲线 | 第154页 |
·三角形组合矩形滞回曲线 | 第154-155页 |
·带GAP 的三角形滞回曲线 | 第155-156页 |
·带起滑平台的三角形滞回曲线 | 第156-157页 |
·双平台的摩擦滞回曲线 | 第157页 |
·三角形滞回单元的研究 | 第157-176页 |
·三角形滞回规则 | 第157-158页 |
·单自由度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58-162页 |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62-175页 |
·安装三角形滞回单元后结构振动周期的变化 | 第175-176页 |
·带起滑平台的三角形滞回单元的研究 | 第176-184页 |
·带起滑平台的三角形滞回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176-177页 |
·单自由度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77-179页 |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79-184页 |
·双平台摩擦滞回单元的研究 | 第184-189页 |
·双平台滞回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184页 |
·单自由度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84-186页 |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186-189页 |
·本章小结 | 第189-191页 |
第7 章剪切型铅阻尼器 | 第191-215页 |
·前言 | 第191页 |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构造 | 第191-193页 |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193-205页 |
·分析假定 | 第193-194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194-198页 |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滞回模型 | 第198-199页 |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参数研究 | 第199-205页 |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性能试验 | 第205-210页 |
·筒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构造 | 第210-211页 |
·筒式剪切型铅阻尼器有限元分析 | 第211-213页 |
·筒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试验结果 | 第213-214页 |
·本章小结 | 第214-215页 |
第8章 剪切型铅阻尼器在工程中应用 | 第215-239页 |
·前言 | 第215页 |
·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抗震设计 | 第215-219页 |
·工程概况 | 第215-216页 |
·对结构振型位移的分析 | 第216-217页 |
·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217-219页 |
·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阻尼减震设计 | 第219-224页 |
·附加阻尼比 | 第219-220页 |
·安装阻尼器后反应谱分析结果的变化 | 第220-221页 |
·小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221-224页 |
·某火电厂主厂房抗震设计 | 第224-229页 |
·工程概况 | 第224-225页 |
·模态分析 | 第225-226页 |
·PKPM 的内力调整 | 第226-227页 |
·关于单向剪力墙情况下0.2Q0调整的讨论 | 第227-228页 |
·关于单向设置剪力墙的建议 | 第228-229页 |
·某火电厂主厂房阻尼器减震设计 | 第229-238页 |
·小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230-232页 |
·大震验算 | 第232-238页 |
·本章小结 | 第238-239页 |
第9章 分布式阻尼减振控制 | 第239-245页 |
·前言 | 第239-240页 |
·阻尼钢板对单个杆件的影响 | 第240-242页 |
·构造及计算模型 | 第240-241页 |
·平动自由度的滞回曲线 | 第241-242页 |
·转动自由度的滞回曲线 | 第242页 |
·分布阻尼减震效果的数值模拟 | 第242-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4-245页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45-247页 |
·结论 | 第245-246页 |
·展望 | 第246-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247-257页 |
附录一 | 第257-259页 |
附录二 | 第259-2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67-269页 |
致谢 | 第269-2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