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铝的制备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引言 | 第14页 |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7页 |
·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4-15页 |
·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 第15-17页 |
·热学性能 | 第15页 |
·磁学性能 | 第15-17页 |
·光学性能 | 第17页 |
·纳米氧化铝材料的应用 | 第17-20页 |
·陶瓷材料 | 第18页 |
·催化剂 | 第18页 |
·电子工业 | 第18-19页 |
·复合及涂层材料 | 第19-20页 |
·生物医药材料 | 第20页 |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 | 第20-26页 |
·固相法 | 第20-21页 |
·机械化学法 | 第20-21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21页 |
·液相法 | 第21-26页 |
·沉淀法 | 第21-2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24页 |
·溶液蒸发法 | 第24-25页 |
·冷冻干燥法 | 第25页 |
·喷雾水解法 | 第25页 |
·微乳液反应法 | 第25-26页 |
·气相法 | 第26页 |
·固相加热挥发气相法 | 第26页 |
·惰性气体凝聚加压法 | 第26页 |
·干燥方法讨论 | 第26-30页 |
·普通干燥 | 第26-28页 |
·超临界干燥 | 第28-29页 |
·超临界乙醇干燥法说明 | 第29-30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30-31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手段 | 第32-39页 |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32-33页 |
·高压釜简介 | 第33页 |
·实验过程 | 第33-35页 |
·制备Al(OH)_3 | 第33-34页 |
·干燥 | 第34-35页 |
·普通干燥 | 第34页 |
·超临界干燥 | 第34-35页 |
·焙烧 | 第35页 |
·测试及表征 | 第35-39页 |
·TEM分析 | 第35页 |
·SEM分析 | 第35-36页 |
·XRD分析 | 第36-37页 |
·IR分析 | 第37页 |
·BET测试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实验条件分析与讨论 | 第39-65页 |
·引言 | 第39页 |
·铝盐的选择及浓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氨水的滴加速度和搅拌速度 | 第40-41页 |
·溶剂类别的影响 | 第41-44页 |
·采用水作溶剂时 | 第41-43页 |
·沉淀法 | 第4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42-43页 |
·采用乙醇作溶剂时 | 第43-44页 |
·柠檬酸加入量影响 | 第44-46页 |
·pH值的影响 | 第46-50页 |
·采用水作溶剂时 | 第46-48页 |
·采用乙醇作溶剂 | 第48-50页 |
·老化温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53-57页 |
·XRD分析 | 第53-54页 |
·IR分析 | 第54-56页 |
·TEM分析 | 第56-57页 |
·干燥方式的影响 | 第57-59页 |
·普通干燥 | 第57-58页 |
·超临界干燥 | 第58-59页 |
·比表面分析 | 第59-61页 |
·正交实验各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 第59页 |
·正交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超临界干燥过程主要因素影响 | 第61-65页 |
·压强 | 第61-62页 |
·恒温时间 | 第62-63页 |
·卸压速度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