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8页 |
| ·出口竞争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内外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难点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页 |
|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9-21页 |
| 2 中国与东盟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 ·出口总量与增长变化 | 第21页 |
| ·出口份额变化 | 第21-23页 |
| ·主要出口产品比较 | 第23-25页 |
| ·产品结构分析 | 第25-28页 |
| 3 中国与东盟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关系分析 | 第28-44页 |
| ·出口相似度分析 | 第28-30页 |
|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相似性的决定因素 | 第30-35页 |
|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 第30-31页 |
| ·广域的产业集聚 | 第31-32页 |
|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第32-35页 |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第35-38页 |
| ·改进后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第38-39页 |
| ·出口竞争的偏离—份额分析法 | 第39-44页 |
| 4 中国与东盟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关系理论分析 | 第44-52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44-45页 |
| ·“利润转移”理论 | 第44-45页 |
| ·“外部经济”理论 | 第45页 |
| ·拓展的布兰德-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 第45-52页 |
| ·布兰德—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 第45-47页 |
| ·加入第三方市场的布兰德—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 第47-52页 |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 ·中国与东盟国家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关系总结 | 第52-53页 |
| ·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