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社会财政论--从人本发展视角论社会集中分配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导论第15-2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5-19页
 二、文献和研究现状的述评第19-21页
 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1-22页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和基本观点第22-25页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5-26页
第一章 人本发展与财政理论演化第26-55页
 第一节 发展的本质:实现人本发展第26-36页
  一、发展的涵义第26-27页
  二、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沿革第27-31页
  三、人本发展的实质和要求第31-36页
 第二节 发展观与财政理论的演进第36-48页
  一、发展观与西方财政理论演进第36-42页
  二、发展观与我国财政理论的演进第42-46页
  三、发展观与财政理论演进的几点结论第46-48页
 第三节 人本发展对财政理论创新的要求第48-53页
  一、人本发展要求扩大财政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实现跨学科发展第48-50页
  二、人本发展要求重新思考财政的内涵、本质、职能等基础理论,实现财政理论的本土化发展第50-51页
  三、人本发展要求深入研究财政前提、假设问题第51-52页
  四、人本发展要求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合理边界第52页
  五、人本发展要求研究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协调发展的财政运行机理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二章 社会财政的前提和假设第55-72页
 第一节 财政行为主体及行为规律第55-59页
  一、财政行为主体的二元性第55-57页
  二、财政主体的行为规律第57-59页
 第二节 财政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及“公共利益内部化”第59-64页
  一、利益及其本质第59-60页
  二、财政行为主体的利益分析第60-62页
  三、财政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及“公共利益内部化”第62-64页
 第三节 从“单一利益人”假设到“多重利益人”假设第64-70页
  一、西方财政理论假设的“二元悖论”第64-68页
  二、我国传统财政理论假设的缺陷第68-69页
  三、“多重利益人”假设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三章 社会财政的本质和特点第72-98页
 第一节 社会财政的提出及其内涵第72-80页
  一、财政的起源第72-74页
  二、财政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形态第74-76页
  三、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和社会财政的内涵第76-80页
 第二节 社会财政的“二元本质论”第80-85页
  一、关于财政本质的主要观点及评价第81-84页
  二、社会财政的“二元本质论”第84-85页
 第三节 社会财政的研究对象第85-91页
  一、我国关于财政理论研究对象的争议第86-89页
  二、西方财政理论的研究对象第89-90页
  三、社会财政的研究对象第90-91页
 第四节 社会财政的特点第91-96页
  一、差异性和动态性第91-92页
  二、生产性和社会性第92-93页
  三、公共性和阶级性第93-95页
  四、民主性和法治性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四章 社会财政的行为边界第98-116页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两次融合第98-108页
  一、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变化第98-104页
  二、政府与市场:“两次融合”、“六种关系”第104-108页
 第二节 社会财政的行为范围:政府比较优势领域第108-114页
  一、“公共财政论”的财政行为范围及其缺陷第108-112页
  二、社会财政的行为范围:政府比较优势领域第112-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社会财政的目标与职能第116-132页
 第一节 社会财政的目标第116-121页
  一、由财政本质到财政目标第116页
  二、社会公平目标第116-120页
  三、社会效率目标第120-121页
 第二节 社会财政的职能第121-130页
  一、财政职能理论的演变及述评第121-127页
  二、社会财政的主要职能第127-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六章 社会财政的运行机理第132-150页
 第一节 社会财政的发展动力机理第132-138页
  一、社会财政的社会发展动力机理第132-135页
  二、社会财政的经济发展动力机理第135-138页
 第二节 社会财政的利益整合机理第138-142页
  一、财政手段的利益调节机理第138-141页
  二、在追求公共利益中实现利益整合第141-142页
 第三节 社会财政的稳定机理第142-149页
  一、社会财政的经济稳定机理第142-148页
  二、社会财政的社会稳定机理第148-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七章 我国构建社会财政模式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第150-165页
 第一节 我国构建社会财政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150-157页
  一、构建社会财政模式是实现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第150-154页
  二、构建社会财政模式是财政理论发展和本土化创新的内在要求第154-155页
  三、构建社会财政模式是解决财政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第155-157页
 第二节 构建我国社会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第157-164页
  一、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深化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第157-159页
  二、突出“人本化”要求,调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第159-160页
  三、突出“利益均衡”要求,完善公共收入体制改革第160-162页
  四、突出“民主化”要求,构建财政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约束机制第162-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主要结论第165-16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7-173页
后记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出口产品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B/S模式的特种设备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