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外层空间日地关系物理论文

磁尾等离子体团的观测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地球磁层第10-18页
   ·太阳风第10页
   ·地球磁场第10页
   ·地球磁层及其结构第10-18页
     ·弓激波和磁鞘第11-12页
     ·磁层顶第12-16页
       ·低纬边界层第13-14页
       ·进入层第14页
       ·极尖区第14-15页
       ·等离子体幔第15-16页
     ·等离子体层,辐射带和环电流第16-17页
     ·磁尾(尾瓣和等离子体片)第17-18页
第二章 磁层亚暴第18-29页
   ·磁层亚暴及发展过程第18-22页
   ·磁层亚暴膨胀相的“经典”模型第22-29页
     ·近地中性线模型第22-24页
     ·磁层—电离层耦合模型第24-25页
     ·近地电流崩塌模型第25-29页
第三章 多重X 线重联理论第29-35页
   ·磁场重联的基本过程第30-32页
   ·多重X 线重联第32-35页
第四章 磁尾等离子体团第35-55页
   ·磁尾磁岛的研究回顾第35-42页
     ·简介第35-36页
     ·磁岛的形成第36-39页
     ·磁岛的观测特征第39-40页
     ·磁岛与亚暴关系第40-41页
     ·近地磁岛的观测第41页
     ·小结第41-42页
   ·磁尾磁通量绳研究回顾第42-55页
     ·远磁尾磁通量绳的形成第42-45页
     ·磁绳的观测特征第45页
     ·磁通量绳模型第45-48页
       ·磁场的平衡态第45-47页
       ·磁绳结构—线性无力场模型第47-48页
     ·近地磁通量绳的观测第48-53页
       ·近地磁通量绳的形成过程第48-50页
       ·近地通量绳事件在磁尾的分布第50-53页
       ·磁通量绳内的电流第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双星计划 TC-1号卫星对近地磁尾等离子体团的观测第55-66页
   ·等离子体团事件选取标准第55-56页
   ·观测结果第56-62页
   ·分析与讨论第62-64页
     ·2004年八月六日磁通量绳事件第62-63页
     ·2004年九月十四日磁环事件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第六章 近地磁尾地向运动磁通量绳的内部磁场结构Cluster 观测结果第66-76页
   ·Grad-Shafranov重构方法第66-69页
   ·2003年10月11日事件的观测结果第69-72页
   ·重构结果与讨论第72-75页
   ·结论第75-76页
第七章 行星际磁场与磁通量绳的关系第76-85页
   ·观测第76-77页
   ·个例分析第77-79页
   ·统计分析第79-84页
     ·观测到通量绳时IMF By与IMF Bz的比较第79-81页
     ·观测到通量绳时IMF By与通量绳内部核心场By的比较第81-83页
     ·IMF Bz对磁通量绳产生的影响第83-84页
     ·磁通量绳和亚暴的关系第84页
   ·结论第84-8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8页
   ·总结第85-86页
   ·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2.0的社会化消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茶多酚毒理学安全性及抗氧化作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