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一、关于债权人代位权的历史起源 | 第9-10页 |
二、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历史考证 | 第10页 |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概念与性质研究 | 第10-16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2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性质 | 第12-14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关系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传统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基础及价值功能 | 第16-19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债的相对性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衡量 | 第16-17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以“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全体债权的共同担保”为基本理念 | 第17-18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体现出平衡当事人双方利益的价值取向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代位权制度与传统代位权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世界各国及地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19-22页 |
一、世界各国及地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19-22页 |
二、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代位权制度与传统代位权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22-26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客体的比较分析 | 第23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构成要件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五、债权人代位权调整范围的比较分析 | 第25页 |
六、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力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26-4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困惑 | 第26-34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立法体例上的困惑 | 第26-27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客体范围上的困惑 | 第27-28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的困惑 | 第28-30页 |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方式的困惑 | 第30-31页 |
五、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果归属上的困惑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完善 | 第34-43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立法体例上的完善 | 第34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客体范围上的完善 | 第34-37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的完善 | 第37-38页 |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方式的完善 | 第38-39页 |
五、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力上的完善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