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一线警察的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以上海公安某分局为研究对象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思路第10-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职业倦怠的理论界定第12-14页
     ·职业倦怠的概念第12页
     ·职业倦怠理论第12-13页
     ·职业倦怠的测量第13-14页
   ·人格的理论界定第14-17页
     ·人格的定义第14页
     ·关于人格的研究第14-16页
     ·关于人格的测验第16-17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7-20页
     ·国外的职业倦怠研究情况第17-18页
     ·国内的职业倦怠研究情况第18页
     ·目前国内警察职业倦怠研究的不足第18-20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0-25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假设第20-21页
   ·模型构建第21页
   ·测量第21-24页
   ·调查实施第24-25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5-42页
   ·样本描述第25-26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特点第26-32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总体情况第26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的比较第26-32页
   ·一线警察人格特征特点第32-37页
     ·一线警察的人格特征第32-33页
     ·差异分析第33-37页
   ·一线警察的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的关系第37-42页
     ·人格特质与情感衰竭的关系第37-38页
     ·人格特质与个人成就感的关系第38页
     ·人格特质与去人性化的关系第38-39页
     ·研究假设的验证第39-42页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第42-50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总体特征分析第42-43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的差异特征分析第43-45页
     ·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分析第43页
     ·不同年龄群体与不同婚姻状况群体的差异分析第43-44页
     ·不同工龄群体的差异分析第44页
     ·不同岗位警察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是否军转干的差异分析第45页
   ·一线警察16项人格特质整体分析第45页
   ·一线警察16项人格特质的差异分析第45-47页
     ·人格特质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第46页
     ·人格特质在年龄维度上的差异第46-47页
   ·一线警察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分析第47-50页
     ·聪慧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7页
     ·稳定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7-48页
     ·兴奋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8页
     ·忧虑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8-49页
     ·自律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9页
     ·紧张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第49-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0-54页
   ·本研究的结论第50页
     ·被测群体的倦怠水平第50页
     ·一线警察的16项人格特质第50页
     ·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第50页
   ·本研究给管理者的建议第50-53页
     ·开展员工关怀项目,从心理健康层面给一线警察以温暖第51页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第51-52页
     ·合理进行人才的招募与岗位的分配第52页
     ·开展新名警培训及轮岗第52-53页
     ·开展各种活动,加大警营文化建设第53页
   ·本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第53-54页
     ·样本容量第53页
     ·被测区域第53页
     ·研究深度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省万载县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市贫困社区: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