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课题以及相关的背景 | 第7-12页 |
| ·课题的提出背景 | 第7-8页 |
| ·课题的研究价值 | 第8-9页 |
| ·关于合情推理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研究设计 | 第10-12页 |
| 2. 合情推理的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 ·合情推理的内涵 | 第12页 |
|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第12-13页 |
| ·合情推理的类型 | 第13-15页 |
| ·不完全归纳推理 | 第13-14页 |
| ·类比推理 | 第14-15页 |
| ·联想 | 第15-16页 |
| ·合情推理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16-19页 |
| ·合情推理的过程 | 第16-17页 |
| ·合情推理过程的认知分析 | 第17-19页 |
| ·合情推理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19页 |
| ·合情推理能力 | 第19-20页 |
| 3. 知识表征对合情推理的影响 | 第20-31页 |
| ·理论框架 | 第20-21页 |
| ·表征 | 第20页 |
| ·数学知识的表征 | 第20-21页 |
| ·数学知识表征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 第21页 |
| ·知识表征影响合情推理的实验 | 第21-3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研究结果 | 第23-2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4. 问题的呈现方式对合情推理的影响 | 第31-40页 |
| ·理论框架 | 第31-32页 |
| ·问题及问题解决 | 第31-32页 |
| ·问题的呈现方式 | 第32页 |
| ·问题的呈现方式对合情推理的影响的实验 | 第32-40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被试 | 第32-34页 |
| ·测试问题 | 第34页 |
| ·研究过程 | 第34页 |
|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5. 关于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的教学探索 | 第40-52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培养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实验 | 第40-52页 |
| ·实验的说明 | 第40-41页 |
| ·实验前测 | 第41页 |
| ·实验的实施 | 第41-48页 |
| ·实验后测 | 第48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6. 培养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建议 | 第52-54页 |
|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 第52页 |
| ·使学生亲历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 | 第52页 |
| ·注意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互补 | 第52-53页 |
| ·引导学生重视自我监控与自我反思,提高其元认知水平 | 第53-54页 |
| 7. 结束语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A 问题的呈现方式对合情推理的影响的测试题 | 第57-58页 |
| 附录B 教学实验前测卷 | 第58-59页 |
| 附录C 教学实验后测卷 | 第59-60页 |
| 附录D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