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两个地理种群生物学比较及杂交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0-12页 |
·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现代遗传学研究技术 | 第11页 |
·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新进展 | 第11-12页 |
·海洋贝类杂交育种的研究 | 第12-23页 |
·杂交育种的原理 | 第12-13页 |
·杂海洋贝类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贝类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展望 | 第22-23页 |
第2章 福建和江苏西施舌种群形态比较与判别分析 | 第23-31页 |
·前言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壳密度、壳容积、壳干重测定 | 第23-24页 |
·形态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外观形态比较 | 第25-26页 |
·壳密度、壳容积、壳干重比较 | 第26页 |
·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 第26-28页 |
·判别分析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西施舌两个种群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比较 | 第31-37页 |
·前言 | 第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1页 |
·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游离氨基酸测定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西施舌两个种群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 第32-33页 |
·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比较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群体营养成分差异 | 第35页 |
·呈味游离氨基酸差异 | 第35-37页 |
第4章 西施舌最佳受精盐度的研究 | 第37-41页 |
·前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不同盐度对西施舌精子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盐度对西施舌受精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盐度对西施舌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5章 西施舌福建与江苏种群杂交的初步研究 | 第41-47页 |
·前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亲贝来源 | 第41页 |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未受精卵和受精卵卵径比较 | 第43页 |
·胚胎的发育 | 第43-44页 |
·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比较 | 第44页 |
·附着率、变态率和死亡率的比较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6章 西施舌种群杂交幼虫生长和抗逆性的研究 | 第47-53页 |
·前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亲贝来源 | 第47页 |
·实验设计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西施舌福建和江苏种群自繁与杂交幼虫的生长 | 第48-49页 |
·西施舌福建和江苏种群自繁与杂交幼虫的抗逆性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