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农村土地产权与制度变迁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 林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 第17-25页 |
·产权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林业经济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现代西方林业经济理论综述 | 第20-21页 |
·中国林业经济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集体林业产权改革的法律依据 | 第23-25页 |
·宪法的规定 | 第23页 |
·民法的规定 | 第23页 |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 | 第23-24页 |
·物权法的规定 | 第24-25页 |
3. 我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 | 第25-27页 |
·土地改革时期的改革 | 第25页 |
·合作化时期的改革 | 第25页 |
·人民公社及文革时期的改革 | 第25-26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 | 第26-27页 |
·林业“三定”改革时期 | 第26页 |
·林业股份合作制和荒山使用权拍卖试点时期 | 第26-27页 |
·林业产权改革突破时期 | 第27页 |
·2003年到现在的集体林权改革 | 第27页 |
4. 我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 | 第27-32页 |
·促进了林业生产发展 | 第27-30页 |
·改善了林农生活 | 第30-31页 |
·促进了民主管理 | 第31页 |
·推动了乡风文明 | 第31-32页 |
·改变了村容村貌 | 第32页 |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主体改革中分山不均 | 第32-33页 |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家庭小规模经营的矛盾 | 第33页 |
·林业要素流转不规范 | 第33-34页 |
·国有林场与周围群众的利益矛盾 | 第34页 |
·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不够完善 | 第34页 |
·林权抵押贷款带来的风险 | 第34-35页 |
·林地使用费收取难度大 | 第35页 |
·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 | 第35页 |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5-36页 |
·集体林业的长期粗放经营的结果 | 第35页 |
·长期以来习惯性的行政干预和行政替代的不良效应 | 第35页 |
·农户行为转换的影响 | 第35-36页 |
5. 我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 第36-46页 |
·三明市林业概况 | 第36-38页 |
·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做法 | 第38-41页 |
·统一指导思想 | 第38-39页 |
·明确目标 | 第39-40页 |
·狠抓落实 | 第40页 |
·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组织 | 第40-41页 |
·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成效 | 第41-46页 |
·主体改革得到巩固 | 第41-44页 |
·拓宽了林农增收的渠道 | 第44-45页 |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不断加强 | 第45页 |
·提高了林业执法和服务水平 | 第45-46页 |
·保障村财长期稳定收入 | 第46页 |
6. 推进新一轮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 第46-55页 |
·明晰产权 | 第46-47页 |
·改革森林经营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 第48页 |
·规范森林资源流转 | 第48-49页 |
·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 | 第49-50页 |
·改革林业投融资体系 | 第50-51页 |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问题 | 第51-52页 |
·完善和加强林业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2-55页 |
·加强林业资金支撑 | 第52页 |
·完善林业科技支撑 | 第52-53页 |
·提高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的支撑 | 第53页 |
·构建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