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机制研究(1990-2005)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黑河流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遥感植被监测 | 第12-13页 |
·LUCC模型研究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2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 第16-20页 |
·地形 | 第17-18页 |
·气候 | 第18页 |
·水文 | 第18-19页 |
·植被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2页 |
·人口状况 | 第20-21页 |
·土地开发利用 | 第21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遥感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遥感信息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遥感影像处理 | 第24-36页 |
·几何纠正 | 第24-29页 |
·目视解译 | 第29-36页 |
·原理及方法 | 第29-30页 |
·分类系统 | 第30-32页 |
·动态编辑及数据合成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 | 第36-46页 |
第一节 1990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 | 第36-38页 |
第二节 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 | 第38-40页 |
第三节 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 第41-46页 |
第五章 土地利用/履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6-79页 |
第一节 自然驱动力 | 第46-55页 |
·各气候因子插值 | 第47-50页 |
·相关分析 | 第50-55页 |
第二节 人文因素驱动 | 第55-62页 |
·社会经济因素驱动 | 第55-58页 |
·政策驱动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对比 | 第62-67页 |
·自然驱动对比 | 第63-64页 |
·人文驱动对比 | 第64-67页 |
附图 | 第6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79-81页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