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文献研究 | 第11-17页 |
一、神经衰弱的概念和特征及发病率 | 第11页 |
二、中国历代对郁症类型神经衰弱病理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1页 |
三、中国历代对郁症类型神经衰弱治疗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中医现代对郁症类型神经衰弱病因病机之探讨 | 第12页 |
五、中医现代对郁症类型神经衰弱症状分析 | 第12-13页 |
六、现代医学对神经衰弱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七、现代医学对神经衰弱临床诊断与治则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临床研究 | 第17-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7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7-18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五) 退出标准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方案 | 第18页 |
(二) 分组 | 第18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18页 |
(四) 观察指征 | 第18页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20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一) 基本资料分析 | 第20-21页 |
(二)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 第21页 |
(三)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21-22页 |
(四) 结论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7页 |
一、复方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胆郁结痰热神经衰弱的疗效分析 | 第23页 |
二、肝胆郁结痰热型神经衰弱的研究 | 第23-24页 |
三、复方四逆温胆汤组方原理及药理作用 | 第24-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附录 | 第30-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