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链霉菌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AFLP 标记及特点 | 第10-12页 |
·分子标记在链霉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链霉菌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 | 第12-13页 |
·基因组多态性研究 | 第13页 |
·菌株鉴定 | 第13-14页 |
·本试验的研究背景、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5-17页 |
·供试菌株 | 第1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页 |
·试验所用试剂 | 第15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5-16页 |
·供试接头及引物 | 第16-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4页 |
·菌种保存 | 第17页 |
·抑菌试验 | 第17页 |
·链霉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7-18页 |
·模板DNA浓度与纯度检测 | 第18页 |
·AFLP试验程序 | 第18-21页 |
·AFLP银染检测差异片断的挖带回收、纯化及测序 | 第21-22页 |
·聚类分析 | 第22页 |
·AFL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 第22页 |
·DNA Southern杂交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0页 |
·Men-myco-93-63突变株的抑菌试验 | 第2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AFLP体系的建立 | 第25-29页 |
·模板DNA用量 | 第25-26页 |
·内切酶用量 | 第26页 |
·酶切时间 | 第26-27页 |
·预扩增 | 第27-28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8页 |
·AFLP指纹图谱引物的筛选 | 第28-29页 |
·菌株的AFLP分析 | 第29-32页 |
·菌株的AFLP DNA指纹图谱及多态性分析 | 第29-30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特异条带的获得 | 第31-32页 |
·差异片断的回收、纯化、克隆和检测 | 第32-34页 |
·差异片断的回收、纯化 | 第32页 |
·克隆 | 第32-33页 |
·重组质粒的PCR检测 | 第33页 |
·测序结果 | 第33-34页 |
·特异条带的ORF分析、同源性比较、功能分析及归类 | 第34-36页 |
·特异条带的ORF分析、同源性比较 | 第34-36页 |
·特异条带的功能分析及归类 | 第36页 |
·AFL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 第36-37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选择 | 第40-41页 |
·关于AFLP体系的建立 | 第41页 |
·AFLP技术分析菌株基因组差异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第41-42页 |
·AFLP技术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 | 第42页 |
·差异基因与菌株抑菌活性的可能关系 | 第42页 |
·关于Southern杂交Marker的使用 | 第42页 |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附录A | 第51-54页 |
附录B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