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居住区环境设计概述 | 第19-29页 |
·居住区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居住区的概念 | 第19页 |
·居住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0页 |
·居住区的分级和功能 | 第20-21页 |
·居住区的环境的相关概念 | 第21-25页 |
·居住区环境的涵义 | 第21-22页 |
·我国居住区环境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居住区环境的特点 | 第24页 |
·居住区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24-25页 |
·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5-28页 |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现状 | 第25-27页 |
·地域性、民族性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居住区地域文化的概述 | 第29-39页 |
·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 | 第29-31页 |
·地域文化的概念 | 第29页 |
·地域文化的构成 | 第29-30页 |
·地域文化的特征 | 第30-31页 |
·居住区环境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自然生态因素 | 第31-32页 |
·文化因素 | 第32-33页 |
·社会因素 | 第33页 |
·经济技术因素 | 第33-35页 |
·地域文化在当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呈现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与当地自然景观相融合 | 第35-36页 |
·与当地建筑风格相融合 | 第36页 |
·与当地审美情趣相融合 | 第36页 |
·与当地经济技术相融合 | 第36页 |
·与当地生活状态相融合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4 实例研究 | 第39-55页 |
·以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为主导因素的地域特性 | 第39-43页 |
·重庆万科渝园概况 | 第39页 |
·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39-43页 |
·调研分析结论 | 第43页 |
·以历史传统文化为主导因素的地域特性 | 第43-48页 |
·西安院子概况 | 第43页 |
·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43-48页 |
·调研分析结论 | 第48页 |
·以展示经济水平和建造技术为主导因素的地域特性 | 第48-53页 |
·深圳第五园居住区概况 | 第48-49页 |
·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49-52页 |
·调研分析结论 | 第52-53页 |
·启示与思考—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 第53-55页 |
5 融入地域文化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策略 | 第55-71页 |
·基于地域性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 第55-57页 |
·满足功能和理的设计原则 | 第55页 |
·文化特色融汇于景观表现之中的原则 | 第55-56页 |
·多层面整合设计的原则 | 第56-57页 |
·基于地域性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思路 | 第57-60页 |
·运用合理的地域性题材传达景观语言 | 第57页 |
·灵活利用当地材料 | 第57-58页 |
·景观艺术语言的表达 | 第58-60页 |
·基于地域性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方法 | 第60-70页 |
·实体要素设计 | 第60-68页 |
·住区文化的养成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合地域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创作实践——咸阳聆水苑居住区景观设计 | 第71-89页 |
·项目概况 | 第71-72页 |
·设计原则 | 第72-73页 |
·设计目标 | 第73页 |
·方案构思 | 第73-76页 |
·规划结构 | 第76-83页 |
·景观设计 | 第83-88页 |
·设计心得 | 第88-89页 |
7 结论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图录 | 第95-99页 |
附录一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附录二 作者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及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