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 第11-12页 |
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3-18页 |
·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研究 | 第14-15页 |
·对国内农业产业化实践的研究 | 第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4 研究方法和框架安排 | 第18-19页 |
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基本理论与运行机制 | 第20-34页 |
1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 | 第20-21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2页 |
2 多角度下的农业产业化分析 | 第22-28页 |
·基于产业寿命周期的农业产业化 | 第22-24页 |
·基于制度变迁的农业产业化 | 第24-27页 |
·基于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 | 第27-28页 |
3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联系 | 第28-34页 |
·投入机制 | 第28-29页 |
·利益机制 | 第29-32页 |
·约束机制 | 第32-33页 |
·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现状 | 第34-43页 |
1 农业资源概况 | 第34-35页 |
2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3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 第37-43页 |
·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主要做法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宜昌市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 | 第43-48页 |
1 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产业化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2 农业产业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与地位 | 第45-46页 |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措施 | 第45页 |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 第45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 第45页 |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 第45-46页 |
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 | 第46页 |
·龙头企业规模不大 | 第46页 |
·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不紧密 | 第46-47页 |
·科技推广不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 第47页 |
·农产品品牌不响、品牌意识不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8-60页 |
1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 第48-50页 |
·指导思想 | 第48页 |
·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工作目标及重点 | 第49-50页 |
2 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 | 第50-52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 第50-51页 |
·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 | 第51页 |
·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企业+农户 | 第51页 |
·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 第51页 |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农户 | 第51-52页 |
·优势产业带动型:优势产业+农户 | 第52页 |
3 宜昌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 | 第52-60页 |
·突出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第52-54页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好“第一生产车间” | 第54-55页 |
·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叫响农产品精品名牌 | 第55页 |
·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第55页 |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化科技水平 | 第55-56页 |
·开拓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营销 | 第56-57页 |
·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第57页 |
·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创造加快发展的宽松环境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