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奇书听觉叙事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1、选题初衷 | 第7-8页 |
| 2、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3、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三国演义》中的听觉叙事 | 第11-28页 |
| (一) 金戈铁马映战鼓:听觉视野下的战争描写 | 第11-17页 |
| 1、战场之声音:渲染生死难料的紧绷氛围 | 第11-14页 |
| 2、战将打斗之声:英雄气概的有力彰显 | 第14-17页 |
| (二)声音考证:“稗”“史”相较辨优劣 | 第17-23页 |
| 1、声音视角下的诸葛亮形象 | 第17-19页 |
| 2、声音视角下的曹操形象 | 第19-21页 |
| 3、声音视角下的关羽、刘备形象 | 第21-23页 |
| (三)共听抑或独听:谋略实施中的声音意味 | 第23-28页 |
| 1、共听声音促成谋略的精彩实施 | 第23-24页 |
| 2、独听声音演绎谋略的有效施展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水浒传》中的听觉叙事 | 第28-41页 |
| (一)人有其声:听觉叙事与人物塑造 | 第28-33页 |
| 1、李逵听唱:莽汉形象的生动显现 | 第28-29页 |
| 2、鲁达听声:侠义与信义的本真流露 | 第29-30页 |
| 3、妇人听音:妇道贞节的自我涤荡 | 第30-33页 |
| (二)“影灯漏月”:听觉叙事与情境活现 | 第33-38页 |
| 1、“影灯漏月”与金圣叹的艺术理念 | 第33-34页 |
| 2、百回本中的听觉叙事 | 第34-36页 |
| 3、听觉叙事中的林冲之怒 | 第36-38页 |
| (三)闲闲之音:听觉叙事与意绪流露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金瓶梅》中的听觉叙事 | 第41-50页 |
| (一)无乐不成宴:享乐声中的晚明社会 | 第41-42页 |
| (二)歌以言志:曲乐之声与闺阁画像 | 第42-45页 |
| (三)偷听遍地:世风堕落的深刻暴露 | 第45-50页 |
| 1、偷听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46-47页 |
| 2、偷听与丑陋人性的展现 | 第47-50页 |
| 第四章 《西游记》中的听觉叙事 | 第50-56页 |
| (一)异声迷唐僧:取经队伍自我完善的隐喻 | 第50-53页 |
| 1、现实异声与心性抉择 | 第51-52页 |
| 2、异声有无与修为境界 | 第52-53页 |
| (二)偷听的意味:场景复活与形象点染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