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宏观背景 | 第12页 |
·区域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土地管理,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 第13-14页 |
·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第14页 |
·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14-15页 |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改进规划的操作性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0页 |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 第15-16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律研究 | 第16-17页 |
·土地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 | 第17-18页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概述 | 第21-29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1-22页 |
·影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 | 第22-24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 | 第24-25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5-29页 |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5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5-27页 |
·地租理论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程序、方法及指标体系 | 第29-33页 |
·评价程序 | 第29-31页 |
·确定评价等级系统 | 第29页 |
·确定评价标准 | 第29-31页 |
·选定评价方法 | 第31页 |
·评价的方法 | 第31-32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31页 |
·综合评分法 | 第31-32页 |
·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2-33页 |
·指标选择的方法 | 第33页 |
·指标的确定 | 第33页 |
4 济宁市嘉祥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33-6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3-36页 |
·地理位置 | 第33-34页 |
·自然环境 | 第34-35页 |
·经济结构 | 第35-36页 |
·嘉祥县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第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目标层(A) | 第36-37页 |
·准则层(B) | 第37-38页 |
·指标层(C) | 第38-40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 | 第40-48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40-42页 |
·计算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 第42-45页 |
·主成分确定 | 第45-46页 |
·评价结果 | 第46-48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 第48-64页 |
·聚类分析 | 第48-52页 |
·多因素综合评价 | 第52-64页 |
5 促进嘉祥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 第64-67页 |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集约用地思想意识 | 第64页 |
·科学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 | 第64-65页 |
·大力推进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 | 第65-66页 |
·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定额标准,控制建设增量用地 | 第66-67页 |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 第67页 |
6 结语与讨论 | 第67-70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8-69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