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叙事体戏剧和间离理论 | 第6-8页 |
第二章 关于戏剧观念 | 第8-16页 |
第一节 布莱希特 | 第9-11页 |
1、哲学观和戏剧观——马克思主义和辩证 | 第9-10页 |
2、人物塑造——人物性格内在的矛盾性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迪伦马特 | 第11-13页 |
1、哲学观和戏剧观——主观唯心主义和悖谬 | 第11-12页 |
2、人物塑造——不可知世界中的“勇敢的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弗里施 | 第13-16页 |
1、哲学观和戏剧观——悲观的历史哲学观和荒诞 | 第13-15页 |
2、人物塑造——寻求自我认同的现代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关于间离手法的不同运用 | 第16-34页 |
第一节 情节的不同处理方式 | 第17-28页 |
1、布莱希特:立体结构中的即时性间离 | 第17-21页 |
2、迪伦马特:锁闭式结构中的整体性间离 | 第21-24页 |
3、弗里施:段落式结构中的融合式间离 | 第24-28页 |
第二节 间离情节的具体手法 | 第28-34页 |
1、共同的标志性手法——滑稽模仿 | 第28-30页 |
2、个人的代表性手法 | 第30-34页 |
(1) 布莱希特的历史化方式 | 第30-32页 |
(2) 迪伦马特的怪诞风格 | 第32-33页 |
(3) 弗里施的寓意手法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