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6页 |
| ·普通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又来及现状 | 第12-14页 |
| ·火灾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火灾高温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机理 | 第16-18页 |
|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 | 第18-23页 |
|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微观结构 | 第23-24页 |
|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中的孔压力 | 第24-25页 |
| ·普通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 ·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 ·单掺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单掺钢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混掺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高性能混凝土抗火性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30-33页 |
| ·不同水胶比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爆裂研究 | 第30-31页 |
| ·纤维增韧高性能混凝土中纤维品种和掺量的选择 | 第31-32页 |
| ·不同冷却制度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33-34页 |
| ·本文研究的方案设计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36-51页 |
| ·试验用原材料性能 | 第36-38页 |
| ·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 | 第38-42页 |
| ·普通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 | 第38-39页 |
| ·本文试验用配合比 | 第39-42页 |
| ·试件制备工艺 | 第42-45页 |
| ·试件制作 | 第42-44页 |
| ·试件尺寸 | 第44页 |
| ·试验设备 | 第44-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51页 |
| ·爆裂及内部裂纹扩展观察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 ·高温后残余强度试验方法 | 第47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残余强度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断裂能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混凝土表层渗透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 ·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高温爆裂及内部裂纹扩展观察试验研究 | 第51-76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本章试验内容 | 第52-54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74页 |
| ·普强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4-61页 |
| ·普强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内部裂纹扩展观察试验现象 | 第61-69页 |
| ·湿含量对普强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影响 | 第69-71页 |
| ·纤维掺量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影响 | 第71-72页 |
| ·纤维品种对普强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影响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四章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76-92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本章试验内容 | 第77-78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90页 |
| ·普强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压强度 | 第78-81页 |
| ·普强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拉强度 | 第81-84页 |
| ·普强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断裂能 | 第84-87页 |
| ·不同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 ·不同品种的纤维及掺量对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五章 不同冷却制度下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 第92-115页 |
| ·引言 | 第92-94页 |
| ·本章试验内容 | 第94-97页 |
| ·试验过程与现象 | 第97-98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8-113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普强高性能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8-101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普强高性能混凝土残余抗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3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普强高性能混凝土残余断裂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高性能混凝土的表面渗透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8页 |
| ·不同冷却制度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0页 |
| ·表面渗透与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比较 | 第110-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15-117页 |
| ·今后的工作与努力方向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3-125页 |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