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稀土离子及稀土发光材料 | 第11-13页 |
·稀土元素 | 第11页 |
·稀土离子的电子组态与能级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 | 第12-13页 |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 | 第13-18页 |
·掺杂纳米发光材料 | 第13-14页 |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动力学研究 | 第14-17页 |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展望 | 第17-18页 |
·稀土掺杂氟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样品制备及表征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掺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9页 |
·制备方法概述 | 第22-23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23-25页 |
·水热法 | 第25-27页 |
·溶剂热法 | 第27-29页 |
·材料表征 | 第29-32页 |
第3章 荧光光谱测量 | 第32-36页 |
·光谱测量概述 | 第32-34页 |
·频率域的光谱测量 | 第32-33页 |
·时间域的光谱测量 | 第33-34页 |
·实验设计与注意事项 | 第34-36页 |
第4章 LaOF:Eu~(3+)纳米晶体的化学沉淀法制备及荧光发射性质研究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 | 第37-40页 |
·样品制备与表征 | 第37-39页 |
·荧光光谱测量 | 第39-40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40-45页 |
·反应物中H_2O_2的含量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 第40-43页 |
·反应物中La~(3+)与F~-的比例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 第43-44页 |
·稀土离子的掺杂浓度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 第44-45页 |
·退火温度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8页 |
第5章 LaOF:Eu~(3+)纳米晶体的水热法制备及荧光发射性质研究 | 第48-56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 | 第48-51页 |
·样品制备与表征 | 第48-51页 |
·荧光光谱测量 | 第5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4页 |
·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晶格常数的变化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LaOF:Eu~(3+)纳米晶体的溶剂热法制备及荧光发射性质研究 | 第56-66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 | 第56-60页 |
·样品制备与表征 | 第56-59页 |
·荧光光谱测量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0-64页 |
·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纳米颗粒的大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1页 |
·表面修饰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晶体结构及局域场对称性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7章 制备方法对四方相LaOF:Eu~(3+)纳米晶体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66-76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样品合成工艺对颗粒大小的影响 | 第67-69页 |
·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 | 第67-6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样品 | 第68-69页 |
·样品合成工艺对红色荧光辐射的影响 | 第69-71页 |
·样品合成工艺对掺杂浓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样品合成工艺对发光中心局域对称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样品合成工艺对荧光寿命的影响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