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55页 |
·膜分离技术概述 | 第15-34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分离膜 | 第16-27页 |
·膜的定义与分类 | 第16-18页 |
·膜材料及制膜技术 | 第18-20页 |
·相转化法制膜技术 | 第20-22页 |
·浸没沉淀相转化制膜的成膜机理 | 第22-24页 |
·浸没沉淀相转化制膜的膜结构控制 | 第24-27页 |
·膜分离过程 | 第27-30页 |
·膜组件 | 第27-29页 |
·膜分离过程 | 第29-30页 |
·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30-32页 |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 第32-34页 |
·疏水聚合物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 第34-49页 |
·表面处理 | 第34-37页 |
·化学修饰 | 第35-36页 |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 第36-37页 |
·表面涂覆 | 第37-39页 |
·表面接枝 | 第39-41页 |
·膜材料改性 | 第41-44页 |
·物理共混 | 第44-49页 |
·两亲性共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 第49-55页 |
·两亲性共聚物的分子组成、结构形态及应用 | 第49-50页 |
·两亲性共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 第50-55页 |
第2章 课题的提出、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55-63页 |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55-60页 |
·研究思路与目标 | 第60-6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61-63页 |
·PVC-g-P(PEGMA)的合成及其亲水化改性PVC膜 | 第61页 |
·P(PEGMA)-PMMA-P(PEGMA)和PVDF-g-PMAG的合成及其亲水化改性PVDF膜 | 第61页 |
·含PSF链段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SF膜的改性 | 第61-62页 |
·含PSF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SF膜的改性 | 第62页 |
·PSF-g-PAA及PSF-g-PNIPAAm的合成及其环境响应共混膜 | 第62-63页 |
第3章 两亲性PVC-G-P(PEGMA)的合成及其对PVC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 第63-93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72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65页 |
·PVC-g-P(PEGMA)的合成 | 第65-66页 |
·PVC-g-P(PEGMA)的表征 | 第66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制备 | 第66-67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表征 | 第67-69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性能测试 | 第69-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91页 |
·PVC-g-P(PEGMA)的FT=IR和~1H-NMR分析 | 第73-75页 |
·PVC-g-PEGMA的分子量 | 第75-77页 |
·PVC和PVC-g-P(PEGMA)的溶解性 | 第77-78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表面组成 | 第78-82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结构 | 第82-85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亲水性及抗BSA吸附性能 | 第85-89页 |
·PVC-g-P(PEGMA)/PVC共混膜的过滤性能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4章 两亲性嵌段和接枝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对PVDF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 第93-119页 |
·引言 | 第93-95页 |
·实验部分 | 第95-100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95-96页 |
·两亲性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表征 | 第96-99页 |
·三硫代RAFT链转移剂(tris-CTA)的合成 | 第96页 |
·MAIpG含糖单体的合成 | 第96-97页 |
·P(PEGMA)-PMMA-P(PEGMA)两亲性ABA型共聚物的合成 | 第97页 |
·PVDF-g-PMAG含糖梳状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 | 第97-98页 |
·两亲性共聚物的表征 | 第98-99页 |
·两亲性共聚物/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99-100页 |
·两亲性共聚物/PVDF共混膜的制备 | 第99页 |
·两亲性共聚物/PVDF共混膜的表征 | 第99页 |
·两亲性共聚物/PVDF共混膜的亲水性及BSA吸附性能 | 第99-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8页 |
·P(PEGMA)-PMMA-P(PEGMA)的合成及表征 | 第100-104页 |
·PVDF-g-PMAG的合成及表征 | 第104-109页 |
·两亲性共聚物/PVDF共混膜的结构及表面性质 | 第109-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5章 含PSF链段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SF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 第119-148页 |
·引言 | 第119-121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125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121页 |
·PSF-CH_2Cl和PSF-g-P(PEGMA)的合成 | 第121-122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122-123页 |
·PSF-g-P(PEGMA)/PSF共混膜的制备 | 第123页 |
·PSF-g-P(PEGMA)/PSF共混膜的表征 | 第123-124页 |
·PSF-g-P(PEGMA)/PSF共混膜的亲水性和渗透通量 | 第124-1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47页 |
·PSF的氯甲基化和PSF-g-(PEGMA)的合成 | 第126-132页 |
·PSF-g-P(PEGMA)/PSF共混膜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成分 | 第132-140页 |
·PSF-g-P(PEGMA)/PSF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过滤性能 | 第140-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6章 含PSF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SF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 第148-168页 |
·引言 | 第148-150页 |
·实验部分 | 第150-15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150页 |
·端羟基聚砜(HO-PSF-OH)的合成 | 第150-151页 |
·双功能聚砜大分子引发剂(Br-PSF-Br)的合成 | 第151-152页 |
·P(PEGMA)-PSF-P(PEGMA)的合成 | 第152页 |
·PMAIpG-PSF-PMAIpG的合成及水解 | 第152-153页 |
·ABA两亲性共聚物/PSF共混膜的制备 | 第153-154页 |
·ABA型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共混膜的表征 | 第154-1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5-167页 |
·双功能聚砜大分子引发剂(Br-PSF-Br)的合成 | 第155-157页 |
·P(PEGMA)-PSF-P(PEGMA)和PMAG-PSF-PMAG的合成 | 第157-161页 |
·端羟基聚砜及ABA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161-163页 |
·端羟基聚砜及ABA嵌段共聚物的TGA分析 | 第163-164页 |
·ABA两亲性共聚物/PSF共混膜的结构 | 第164-165页 |
·ABA两亲性共聚物/PSF共混膜的亲水性及抗BSA吸附性能 | 第165-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第7章 PSF-G-PAA和PSF-G-PNIPAAM的合成及其环境响应膜的制备及性能 | 第168-188页 |
·引言 | 第168-169页 |
·实验部分 | 第169-172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169-170页 |
·PSF-g-PAA和PSF-g-PNIPAAm的合成 | 第170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170页 |
·共混膜的制备 | 第170-171页 |
·共混膜的表征 | 第171页 |
·膜的亲水性和膜分离行为 | 第171-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187页 |
·PSF-g-PAA和PSF-g-PNIPAAm的合成 | 第172-177页 |
·PSF共混膜的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 | 第177-183页 |
·PSF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膜分离行为 | 第183-187页 |
·本章小结 | 第187-188页 |
第8章 主要结论、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88-192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88-189页 |
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点 | 第18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5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5-206页 |
作者简介 | 第2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5-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