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6页
第一章绪论第16-34页
   ·选题背景第16-19页
     ·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与基础性研究相对不足第16-18页
     ·转型期沿运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历史保护矛盾突出第18-19页
   ·文献综述第19-25页
     ·大运河相关研究第19-22页
     ·工业遗产研究第22-2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26-28页
     ·研究方法第26页
     ·论文框架及内容第26-28页
   ·创新点第28页
   ·江南运河及其沿运区域概况第28-34页
     ·江南运河的界定第28-31页
     ·自然地理背景第31-32页
     ·行政沿革第32-34页
第二章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框架第34-5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34-37页
     ·工业遗产与工业景观第34-35页
     ·运河工业景观与运河工业遗产第35-37页
   ·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第37-42页
     ·工业遗产的类型第37-39页
     ·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与评价原则第39-41页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第41-42页
   ·遗产廊道保护思想与实践第42-49页
     ·遗产区域保护思想第42-45页
     ·遗产廊道的概念内涵第45-46页
     ·遗产廊道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第46-49页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框架第49-54页
     ·工业遗产廊道的概念第49页
     ·工业遗产廊道保护研究的层次第49-51页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思路第51-54页
第三章 运河工业遗产历史背景分析第54-77页
   ·中国工业发展与潜在工业遗产分布第54-64页
     ·中国近代工业时空分布特征第54-56页
     ·中国现代工业时空分布特征第56-60页
     ·中国潜在工业遗产分布第60-64页
   ·运河沿线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第64-70页
     ·1840 年以前运河沿线传统手工业发展概况第64-66页
     ·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第66-70页
   ·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分析第70-75页
   ·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运河工业遗产的判别与登录第77-110页
   ·沿运工业景观的形成及其分布第77-97页
     ·沿运工业产生的影响因素第77-79页
     ·沿运工业景观的形成模式及其演进第79-81页
     ·沿运工业景观形成模式特征分析第81-94页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的划分及其分布第94-97页
   ·历史工业景观与运河的关系分析第97-106页
     ·运河沿线工业景观总体布局第97-98页
     ·运河工业景观与运河的关系分析第98-104页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与运河关系的数量分析第104-106页
   ·运河工业遗产的判别与登录第106-109页
     ·历史工业相关企业或单位调查标准第107页
     ·工业建、构筑物登记标准第107-108页
     ·沿运工业遗产登录情况第108-109页
   ·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运河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分析第110-134页
   ·沿运工业遗产的类型第110-123页
     ·历史工业企业及相关单位第110-112页
     ·工业遗产建、构筑物第112-123页
   ·沿运工业遗产构成分析第123-132页
     ·分析方法概述第123页
     ·历史年代构成分析第123-125页
     ·行业类型构成分析第125-127页
     ·创办类型构成分析第127-128页
     ·使用性质构成分析第128-129页
     ·风貌特征构成分析第129-131页
     ·再利用状况构成分析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第六章 运河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分级第134-164页
   ·沿运工业遗产价值构成与评价方法第134-140页
     ·价值构成第134-137页
     ·评价方法第137-140页
   ·建构筑物单体评价第140-147页
     ·评价因子与权重的设定第140-143页
     ·价值评价与遗产点分级第143-145页
     ·建构筑物价值分布分析第145-147页
   ·工业相关企业与单位评价第147-157页
     ·评价方法第147-149页
     ·价值评价与工业企业分级第149-155页
     ·企业及单位价值分布分析第155-157页
   ·历史工业聚集区评价第157-161页
   ·沿运城镇工业遗产价值总体评价第161-163页
   ·小结第163-164页
第七章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格局构建第164-179页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目标与原则第164-165页
     ·保护目标第164页
     ·基本原则第164-165页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规划范围与层次第165-166页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整体保护格局第166-170页
     ·构建运河绿色廊道第166-167页
     ·解说系统的组织第167-168页
     ·交通组织第168-170页
   ·沿运工业遗产主要城镇保护格局第170-174页
     ·城镇功能定位第170页
     ·构成要素构建第170-174页
   ·沿运历史工业地段保护性开发策略第174-177页
     ·保护层级划分第174-175页
     ·改造更新模式第175-177页
   ·重要工业建构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第177-179页
第八章 实施对策探讨第179-187页
   ·沿运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回顾与反思第179-184页
     ·沿运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状况第179-182页
     ·沿运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主要问题分析第182-184页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实施对策第184-187页
     ·编制保护规划体系第184-185页
     ·健全专项法律制度第185页
     ·保障管理政策实施第185页
     ·推动市场经济运作第185-186页
     ·深化公众参与机制第186-187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87-190页
   ·主要结论第187-188页
   ·研究展望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7页
附录第197-242页
 附录1 江南运河沿线近代工业相关企业及单位清单第197-200页
 附录2 江南运河近代工业景观复原图第200-218页
 附录3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清单第218-222页
 附录4 工业遗产相关历史人物、事件清单第222-226页
 附录5 运河工业遗产调查表第226-227页
 附录6 沿运工业建构筑物及企业评价示例第227-229页
 附录7 沿运历史工业企业清单及评价结果表第229-233页
 附录8 江南运河工业遗产清单及评价结果第233-242页
致谢第242-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喜树碱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
下一篇: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D-ICP-MS)测量血清中痕量硒的方法研究